导读:每年9月开学季,国内的两轮车市场都会迎来销售的高潮期,其中包括了两轮摩托车和电动车。今年的9月开学季却未能如往年那样呈现出旺盛的需求,尤其是两轮摩托车市场,销售
每年9月开学季,国内的两轮车市场都会迎来销售的高潮期,其中包括了两轮摩托车和电动车。今年的9月开学季却未能如往年那样呈现出旺盛的需求,尤其是两轮摩托车市场,销售状况显得格外冷清。这种冷清的局面,并非偶然发生,它已经延续了三年之久。作为行业内的从业者,大家不禁要问,国内的摩托车市场到底还能维持多久?
要回答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数据分析来看清市场的真实状况。尽管一些主流媒体在大力宣传摩托车产业的乐观前景,但事实是否真如这些报道所言呢?今天,我们就通过一组数据,帮大家分析一下摩托车行业的现状。
今年1-7月,燃油摩托车的总产销量分别为1060.56万辆和1064.52万辆,同比增长了12.81%和13.60%。这些正是摩托车产业被广泛歌颂的背后数据,真相并不像表面上那么美好。与此相比,摩托车的出口量达到了761.53万辆,同比增长了23.52%,出口金额更是攀升至50.4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8.74%。在这一片出口的“繁荣”中,国内市场的表现却相当萎靡。1-7月,摩托车内销总量仅为302.99万辆,同比下降了5.5%。
虽然从数据上看,内销市场的下滑幅度并不算太大,但其中的车型差异却显露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实际上,摩托车的内外销结构并不均衡,出口量较大的多为125排量及以下的车型,而150排量及以上的车型则主要依赖内销。从具体数据来看,150排量以上的车型的产销量为172.6万辆,而125排量及以下的车型则高达494.37万辆。从内销比例上看,150排量及以上的车型内销大约占60%,而125排量及以下车型的内销占比则为40%。根据这个数据,我们可以推算出,150排量及以上车型的内销量大约为75万辆,而大多数还是踏板车。
更进一步分析,国内摩托车市场的消费结构正发生根本性转变。从2025年开始,摩托车市场的消费主力将从传统的通路车转向玩乐型摩托车。这一趋势,已经在中部地区的部分市场得到了印证。在江西省,玩乐型摩托车的销量在今年首次超过了通路车。而以豪爵、五羊本田、新大洲本田等品牌为代表的传统通路车品牌,销量已经进入了困境,部分品牌甚至面临裁员、撤店的局面。如果这一趋势持续,通路车品牌将不得不对现有的营销模式进行调整,甚至通过直供终端来维持生存。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春风、QJ、无极、奔达等中大排量摩托车品牌,凭借着直供终端的模式,销售状况相对较好,甚至有所增长。尤其是春风,已经开始进军县级市场,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迎合了不断扩大和竞争激烈的玩乐型摩托车市场。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传统的通路车市场将萎缩,且逐渐逼迫经销商进行模式转型。如果仍然维持传统的经营理念,很多经销商将会面临市场被挤压的风险。
可以看出,摩托车市场正处在深刻的转型之中。通路车的萎缩以及玩乐型摩托车的崛起,正改变着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对于摩托车品牌和经销商而言,如何适应市场的变化,调整经营策略,成为了能否在未来市场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如果不及时调整和创新,传统的经营模式将难以维持。面对市场的剧烈变化,只有与时俱进、灵活应对,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而那些固守原有思路的品牌和经销商,恐怕将只能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败下阵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