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熊导航 >   正文

成都车展缺席名单:三家新势力的沉默背后

导读:  一年一度的成都车展即将开幕,这对于整个汽车行业来说无疑是一场盛大的节日。小米SU7、全新蔚来ES8、极氪9X等车型预计会成为焦点,热闹非

 

 

一年一度的成都车展即将开幕,这对于整个汽车行业来说无疑是一场盛大的节日。小米SU7、全新蔚来ES8、极氪9X等车型预计会成为焦点,热闹非凡的氛围将再次让新能源车成为大众关注的中心。当一些品牌凭借新品吸引目光时,也有一些名字悄然消失在人群之外。极石、极星和创维,这三家曾经在行业里留下过印记的新势力,今年不再出现在成都车展的舞台上,它们的缺席,或许意味着市场洗牌的加速,也可能是企业自身困境的真实写照。

 

极石这个品牌对许多消费者而言并不熟悉,这是因为它的市场影响力始终有限。极石旗下仅有一款在售车型——极石01,这是一款中大型增程式SUV,提供六座和七座版本,主打户外场景,因此被冠以能越野的理想这一称号。在今年前八个月,极石01的月均销量约为1000台,以30万元以上的定价来看并不算差,但企业依旧面临尴尬局面。两年过去,极石依然只有这一款车型,生产依靠北汽代工,产品线的单薄让品牌难以支撑更大的想象空间。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四月的上海车展上,极石还曾高调亮相,邀请海外客户,显示出进军国际市场的意图,但接下来几乎没有任何新动作,仅在上月申报了极石01 ADAMAS车型,对外观做了小幅改动,却迟迟没有借助成都车展发布或上市。这样的沉默,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资金或战略方面的掣肘,缺席展会背后显然有更复杂的原因。

 

与极石不同,极星的故事则显得更具讽刺意味。它并非典型意义上的新势力,而是吉利与沃尔沃合资打造的豪华新能源品牌。从背景来看,极星无疑具备强大资源支持,本该拥有更顺畅的发展道路。但现实却截然不同,极星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极低,产品定位于高性能新能源车,价格高企却缺乏本土化适配,导致销量始终难以突破。更有甚者,在中国市场,消费者已经习惯了新能源车配置上的冰箱、彩电、大沙发,无论是家庭使用还是出行便利,实用性已成为核心诉求。极星显然忽视了这一点,依旧坚持高性能和小众定位,结果就是销量逐渐跌至个位数。虽然官方否认退出中国市场的传闻,但所谓的战略调整能否扭转局面仍是未知数。尤其是当极氪凭借同平台技术,提供更符合本土需求的车型时,极星的未来道路显得更加崎岖。

 

相比之下,创维汽车的经历更像是一场跨界的尝试。作为电视品牌家喻户晓的创维,在进入汽车行业时曾引发不小的关注,但现实证明跨界造车并不容易。创维目前在售的车型仅有EV6HT-i两款,本质上是一车两名的不同版本。销量始终徘徊在几百到一两千台之间,市场存在感极低。能够维持到现在,离不开南京金龙的资质支持以及创维创始人黄宏生的坚持。为了节约成本,创维每年坚持对车型进行小幅改款,从2023款到2026款,虽变化不大,却显示出艰难求存的状态。去年北京车展上,创维曾展示过名为SKYHOME的概念车,设计亮眼,引发不少期待,但一年多过去却没有量产消息。另一款申报目录中的SUMMER车型也迟迟没有后续。面对这样的情况,人们很难不质疑创维在新能源赛道上还能坚持多久。

 

事实上,造车新势力的沉浮早已成为行业常态。从高合、极越这样的知名玩家,到爱驰、天际等逐渐淡出的名字,每年都有品牌消失或倒闭。市场竞争的加剧、资本的退潮、技术迭代的加快,都在无情地加速淘汰赛。对于极石、极星和创维来说,缺席成都车展意味着错过了展示与争夺关注的机会,而在信息流量驱动的当下,这样的缺席更可能是被边缘化的开始。车展舞台没有他们的身影,但市场的竞争依旧残酷,他们若无法找到突破口,未来很可能只能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总体来看,成都车展的热闹与这三家的沉默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不仅是一场简单的缺席,更是行业优胜劣汰的注脚。极石因单一产品难以支撑,极星因定位不符而陷入困境,创维则因资源有限而步履维艰。他们的故事提醒人们,在新能源赛道上,只有真正读懂市场需求、持续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并具备长期运营能力的企业,才可能笑到最后。成都车展的舞台只属于强者,而缺席者们的或许已经埋下了答案。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