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5年,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再次启动了对发动机机油产品质量的监督抽查工作。这项例行性检查不仅关系到汽车产品的使用安全与性能保障,更体现出监管机构对产品质量安
2025年,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再次启动了对发动机机油产品质量的监督抽查工作。这项例行性检查不仅关系到汽车产品的使用安全与性能保障,更体现出监管机构对产品质量安全底线的高度重视。本轮抽查共计涵盖30个批次,涉及产品覆盖面广,囊括本地生产企业以及外省市生产商,同时还包括实体门店、电商平台等多种销售渠道。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抽查中并未发现任何不合格产品,所有批次均达到相关技术标准。这一结果不仅验证了当前市场上主流机油产品的质量稳定性,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极大的信心保障。
此次抽查按照《上海市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细则 发动机机油产品(SHSSXZ0020-2025)》执行,抽检样品来源于上海、江苏、山东、天津等多个省市,覆盖从制造端到销售端的全链条环节。在这30批次中,来自生产环节的产品为11批次,实体销售环节为13批次,而电商平台销售产品则为6批次。这样的分布表明监管部门对于多渠道供货体系的质量把控力度正在不断加强。更值得肯定的是,针对上次抽查中曾出现问题的企业,此次特别进行了两批次的跟踪抽检,亦未发现质量瑕疵,显示出问题企业已有明显改进。
从被抽检的品牌来看,本次涉及到多个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品牌和规格型号。如“WURTH”的全合成发动机油、“海疆”品牌的柴机油与汽机油、“Havline”的传统汽机油、“昆仑天润”系列的高性能机油等,都在抽查名单之列。这些产品代表了市场上主流的用油选择,其规格涵盖SP 0W-20、CH-4 15W-40、SN 5W-40等多个粘度等级与标准类别,满足了不同车型与用户的需求。这种多样化且高质量的供给能力,说明中国润滑油行业在产品层面已具备较高的成熟度和稳定性。
尤其在全合成润滑油方面,本次抽查显示市场表现尤为突出。全合成机油因其高温稳定性强、润滑性能优越而逐渐成为市场主流。不少品牌如“嘉实多”、“睿速”、“美孚”、“道达尔”等,其全合成机油均顺利通过抽检,其性能标签普遍包括SP 5W-30、SP 5W-40等高标准产品。这类产品不仅受到高端车主的青睐,也反映出市场对高质量润滑油的日益增长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电商平台所销售的润滑油产品也全面达标,这对行业意义重大。当前网络购物日益普及,不少消费者通过天猫、京东、淘宝等平台采购润滑油产品。抽查数据显示,无论是美孚、壳牌这样的国际大牌,还是如“捷途”、“京安途”等国内品牌,在电商销售渠道的产品同样保持高质量状态。这说明平台自身在供应链质量管理方面已有明显提升,同时也印证了品牌方对线上市场的高度重视与规范投入。
本次抽查中,部分国产品牌的表现亦不容忽视。例如“神通”、“欧凯”、“源子动能”、“驾驰”等品牌,虽然知名度不及国际品牌,但从实际检测结果来看,它们的产品在各项标准指标上同样合格。这类企业的稳步成长,说明本土润滑油制造商正在逐渐建立起自身的质量控制体系和品牌信誉,对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标准与市场竞争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生产企业的集中分布也透露出行业格局的一个缩影。从统计数据看,抽查中标称为上海市本地生产的产品共有16批次,占据半数以上,显示出上海在润滑油产品制造领域的相对集中优势。江苏、山东、天津等地作为传统的石化产业重镇,也贡献了不少抽查样本。这种跨省市的供给网络,使得市场呈现出开放而多元的发展态势,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丰富的产品选择。
从样品规格的标注来看,大多数产品都清晰标明了生产日期、规格型号与批次编号,且包装上信息完备,符合国家标准中对产品可追溯性的要求。这一细节也反映出行业企业在合规性管理方面日趋成熟,对市场监督机制保持了较高的配合度。而监管部门通过持续追踪、定期抽检、标准更新等措施,有效遏制了劣质产品的流通风险,维护了市场正常秩序。
综合本次抽查结果可以看出,当前上海市发动机机油产品市场总体处于良性发展状态。无论是本地品牌还是外地品牌,亦或是传统销售渠道与电商平台所提供的产品,均未出现质量问题。这不仅展现出企业在产品研发与质量管控方面的持续投入,也显示出政府监管体系的完善和专业化水平的提升。随着高质量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发动机机油这一汽车后市场的重要品类,也必将迎来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
回顾整个抽查过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清晰的主线:在标准化监督体系的保障下,生产企业对产品质量的高度重视正在转化为实际成效;而政府部门持续强化抽检频率与手段,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着整个行业的整体水平。消费者在此背景下,自然成为最大受益者。在可预见的随着市场进一步成熟和监管不断完善,发动机机油产品的质量将更加稳定可靠,为广大车主的行车安全与用车体验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