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熊导航 >   正文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落地后市场动态与消费者反应

导读:9月1日,工信部联合五大部门正式发布的新版《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24)正式生效,新国标将带领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走向更加安全、智能与规范

91日,工信部联合五大部门正式发布的新版《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24)正式生效,新国标将带领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走向更加安全、智能与规范化的时代。这一新版标准不仅对电动自行车的防火安全、材料使用、动力系统以及智能功能进行了全面修订,还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反响。从经销商到消费者,各方都在积极适应新规定带来的变化,既有新车的缺货,也有旧车涨价现象,更有不少消费者面临限速、续航等实际问题。

新国标的核心调整与安全提升

新国标的出台,主要目的是提高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减少火灾和交通事故的发生风险。新标准对电动自行车的防火性能、塑料件比例、电机性能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严格规定。最为显著的变化是对电动自行车塑料配件的使用进行了限制,规定其重量不得超过整车的5.5%,这一规定旨在降低火灾发生时的燃烧强度,减缓火势蔓延速度,最大程度上减少有毒气体的释放。新标准对电池的规定也做出了调整,针对铅酸电池的电动自行车,整车质量上限由55公斤提升至63公斤。这一变化大大改善了电动自行车的续航能力,有助于缓解消费者的里程焦虑

另一方面,针对电动自行车的非法改装问题,新国标采取了技术性防范手段。具体而言,电池组、控制器和限速器等关键部件都设置了防篡改要求,而通过一车一池一充一码功能,进一步提高了非法改装的技术门槛。这一举措将有效打击消费者在自行车性能上进行的非法篡改行为,确保电动自行车使用的合规性。

市场反应:旧国标车涨价与新车滞销

尽管新国标的正式实施已临近,但记者在杭州走访时发现,市场上并未出现预期的新旧交替的现象,反而是老国标车型出现了悄然涨价的情况。某电动自行车品牌的经销商透露,从8月上旬开始,总代理商已对老国标车型涨价了120/辆,且涨价的趋势还在。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部分老国标车型即将停售,而市场需求依旧旺盛,库存逐渐紧张。经销商预计,随着9月的到来,价格可能会进一步上涨。

有业内人士表示,新国标车型的推迟上市,主要因为厂商担心被模仿,且现阶段工厂依然在生产热销的老国标车型。与此消费者对于新国标的关注度并未完全提升,许多人仍旧未意识到新标准的实施对他们日常出行的影响。即使如此,市场对旧国标车的需求仍然旺盛,而部分经销商也在利用过渡期加大对旧车的备货量。

 

消费者的适应与实际问题

随着新国标的正式实施,消费者的适应问题也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在杭州的走访中,一些消费者反映,尽管新标准在安全性上做出了很多优化,但实际使用中依然存在一些不便之处。以小云为例,这位住在杭州滨江的消费者,最近购买了一辆雅迪电动自行车,并对电池进行了升级。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他发现车辆的限速过低,骑行速度无法满足日常需求。尽管他破解了限速器,车速得到了提升,但这种绕过标准的做法,正是新国标所要杜绝的。

事实上,新国标特别强调了对非法改装的打击,尤其是对限速和续航等方面的规定。在新标准中,电动自行车的最高时速仍然限制在25公里/小时,这一限速在不少消费者看来仍显得过于保守。多家经销商也表示,时速上限设定为35公里/小时更加合理,尤其是在日常通勤中,这样的时速更能提升骑行效率。

新国标的未来展望与行业反馈

从整体来看,新国标在安全性和智能化方面的提升无疑是行业发展的积极信号。市场上仍有一些反馈指出,新国标的部分规定尚有改进空间。对于一些大尺寸电动自行车来说,尽管电池重量上限有所提升,但仍然不足以满足市场上部分消费者对续航和车辆性能的需求。与此一些经销商对新国标中关于塑料配件的规定表示担忧,认为这可能会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充电器的安全性也是行业关注的重点。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部分经销商认为,虽然新国标对充电器做出了严格规定,但市场上仍存在大量不合格的第三方充电器,这些充电器在安全性上无法得到保证,甚至可能成为火灾的隐患。

随着新国标的实施,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正在迈向更加安全、智能的阶段。尽管新标准在提升安全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限速、续航、车型设计等细节方面,市场仍有改进的空间。对于消费者来说,如何在新标准和实际需求之间找到平衡,仍然是未来电动自行车市场发展的关键。而在此过程中,经销商和生产商的适应能力,以及消费者的认知与需求,将决定新国标能否在实际操作中落地生效。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