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理想汽车CEO李想近日在社交平台上发文表示,理想i8九月份的交付目标是突破8000辆,并挑战10000辆大关。这一消息引起了业界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理想汽车CEO李想近日在社交平台上发文表示,理想i8九月份的交付目标是突破8000辆,并挑战10000辆大关。这一消息引起了业界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也表明理想对i8车型的市场信心和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战略野心。理想i8作为理想汽车推出的第二款纯电车型,自上市以来便引发了不少争议,从配置到碰撞,消费者和媒体都有不同的声音。李想在文中对那些为i8掏出近40万元的车主表示感谢,并承诺会做好服务,这种直接回应车主诉求的方式,体现了理想汽车在用户体验和品牌口碑上的重视。
争议的核心之一在于i8的配置与售价之间的矛盾。标准版i8起售价超过30万元,但搭载的算力仅为128TOPS的芯片,并且不支持城区辅助驾驶功能。而在今年,市面上不少售价十万元左右的车型,其芯片算力已经达到100TOPS左右,这让标准版i8在技术配置上显得与低价车型持平,难免引发质疑。标准版i8采用了欣旺达电池,而欣旺达电池更多出现在几万元到十几万元的车型中,高端车型则普遍使用宁德时代或比亚迪的高性能电池。这种配置与价格不匹配的现象,是消费者关注和讨论的重点,也成为理想调整策略的出发点。
另一大争议来自i8的碰撞。在与乘龙卡车的碰撞实验中,i8将卡车撞得四轮离地、驾驶舱分离,这一结果明显超出日常行驶中可能发生的碰撞情景,引发了不少质疑声音。一般厂商在碰撞中,更注重展示自家车型对乘员的保护能力,同时车辆自身会受到较大损伤,而i8的中,卡车受损情况远超家用车标准,这让很多消费者和媒体质疑的真实性。理想汽车对此迅速采取了行动,与中国汽研一起向柳汽乘龙道歉,及时回应了外界的质疑,显示出企业在处理舆论和公关危机上的敏捷应对能力。
针对配置低的问题,理想汽车采取了直接的应对措施。公司取消了i8 Pro标准版车型,以i8 Max作为新的标准版,同时将Pro、Max和Ultra三款车型进行精简整合。调整后的Ultra版本在Max基础上仅需加价一万元即可获得更高配置,而Max版本整体降价一万元,Ultra版本降价两万元,实现了全系列价格优化。经过调整后,i8全系标配英伟达Thor芯片(700TOPS算力)和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使得整车性能和30万元以上的市场定位更加匹配。这种配置升级和价格优化不仅提升了产品竞争力,也体现了理想在市场策略上的灵活性和敏锐度。
从销量情况来看,理想汽车近期表现略显疲软。根据最新周销量榜,理想的销量排在第六位,低于零跑、问界、小鹏、小米和蔚来等竞争对手,而L系列车型近三个月销量呈现下降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i8车型的市场表现显得尤为关键。理想汽车显然希望通过i8这一纯电SUV车型,扭转整体销量下滑的局面,同时巩固其在新能源市场的影响力。增程电动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i8肩负起实现销量目标和提升品牌竞争力的双重任务,其市场表现关系到理想在细分市场的地位和未来战略布局。
在市场竞争格局方面,理想面临的压力不可小觑。新款问界M9、M8的发布,使得同价位车型竞争加剧。虽然理想L6在产品力上较老款问界M7有提升,但新款问界M7的配置提升显著,如果价格与L6重合,L6同样将面临压力。这也凸显了理想转向纯电SUV市场的必要性。尽管MEGA在上市初期争议不断,但在50万元级别纯电MPV市场中月销量保持稳定,显示了理想在高端细分市场的竞争力。纯电MPV市场容量有限,无法提供足够的销量支撑,纯电SUV市场的潜力更大,才是理想汽车未来发展的核心方向。
关于市场定位,理想坚持将i8定义为SUV,而非小型MPV。尽管有人将i8视为MEGA的缩小版,但SUV市场容量大、消费者接受度高,这一定位有利于理想扩大市场空间,提升产品竞争力。通过明确SUV属性,理想不仅能够利用SUV的市场优势进行推广,也有助于品牌在新能源细分市场的扩张和销量突破。这种战略判断不仅符合市场趋势,也为i8在九月份实现高交付量奠定了基础。
总体来看,理想i8在上市初期虽然面临配置和碰撞的质疑,但通过及时的车型优化、价格调整和舆论回应,理想展示了较强的市场应变能力。i8承载了理想在纯电SUV市场冲刺销量的重任,其表现将直接影响理想在新能源领域的竞争力和品牌形象。通过配置升级、价格优化和明确的市场定位,理想汽车正在为i8冲刺高销量和巩固品牌优势铺路,同时展现出向纯电SUV市场全面发力的坚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