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熊导航 >   正文

iCAR半年检视:外来掌舵难解销量困局,奇瑞老将接力营销救火

导读:自奇瑞汽车再度冲击IPO以来,其品牌管理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iCAR作为奇瑞旗下的年轻新能源品牌,也被纳入“外来高管托付”策略中。奇瑞试图借助外部人才的经验和互

自奇瑞汽车再度冲击IPO以来,其品牌管理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iCAR作为奇瑞旗下的年轻新能源品牌,也被纳入外来高管托付策略中。奇瑞试图借助外部人才的经验和互联网思维,推动品牌快速成长。从刘涛到文飞,再到苏峻,每一位外来高管都肩负着不同使命。尤其是苏峻,从小米生态链企业转战iCAR,其到来意味着奇瑞希望通过互联网思维打开销售局面。半年时间过去,iCAR的表现依旧平平,这显示出外来掌舵者在短期内难以破解品牌既有困局,也凸显了年轻品牌在产品力、营销和渠道上的短板。

 

8月初,iCAR V27在阿联酋迪拜完成全球首秀。这一选择颇具象征意义:一款中国汽车品牌,却选择在海外亮相,体现了iCAR出海的迫切心态,也折射出国内市场的不温不火。此前,iCAR在国内设定的月销万辆目标,在仅有iCAR 03一款车型的情况下就显得困难重重。即便现在新增了V23V27两款车型,这一销量目标依旧难以实现。可以说,国内市场销售遇冷,推动品牌将目光转向海外,而这种策略虽符合集团整体出海战略,但也显示出iCAR在品牌推广、用户认知和渠道建设方面仍有不足。

 

从销量角度分析,苏峻执掌iCAR半年,成绩并不亮眼。V27选择在迪拜全球首秀,不免让人联想到国内市场的滞销现实。奇瑞集团整体出海战略重要,但iCAR作为个性化品牌,营销创新不足、思路未能打开,使品牌在国内难以形成声量。无论是产品配置、用户体验还是品牌认知,iCAR都未能形成足够的吸引力,这也让外来高管的互联网思维在短期内难以完全转化为销量和口碑。

 

V27全球首秀前后,iCAR迎来了人事调整:原奇瑞品牌国内业务部副总经理李东春出任iCAR品牌事业部副总经理。李东春在奇瑞体系内拥有丰富营销经验,曾参与星途品牌从零到一的运作,对于高端品牌市场策略及集团架构非常熟悉。与拥有互联网思维的苏峻形成互补,李东春的加入被解读为在营销层面救火,通过经验和方法弥补iCAR在渠道拓展、用户沟通和品牌推广上的短板,稳定品牌发展节奏。

 

回顾iCAR20234月成立至今,仅两年时间已经历三次总经理更替:鲍思语、章红玉,再到苏峻。频繁的人事变动,反映出品牌在战略定位、产品力和营销体系上的不稳定。iCAR定位年轻化、车型个性化,而奇瑞传统车企的运作模式难以完全适应新消费群体的需求。外来高管虽然带来新思路,但也面临产品力不足、市场认知有限、内部协作复杂等多重挑战。若能在未来实现突破,iCAR将成为奇瑞新能源布局的重要推动力,但短期内仍需稳步推进。

 

去年12月上市的iCAR V23,揭示了品牌在产品力和用户体验方面的不足。预售阶段官方宣布8小时内收获31000辆订单,但正式上市后月销量仅在3000辆上下,半年时间仍未消化完预售订单。这一落差显示出消费者对整车质量、车机体验等方面存在不满,也导致大面积退订。苏峻在社交平台上回应调整权益,但用户反馈持续不断,说明iCAR在售后服务、用户沟通和品牌建设上仍需完善。

 

从苏峻社交平台的活跃度来看,近期更新明显减少。V27全球首秀期间,也没有通过社交媒体进行宣传,这与其互联网思维的初衷存在偏差。对于新兴品牌而言,社交媒体不仅是宣传窗口,更是品牌形象塑造和用户互动的重要渠道。缺乏有效互动,将导致消费者认知滞后,增加品牌市场动荡感。李东春的加入,有望在营销策略上形成专业补充,提升品牌传播和用户连接能力。

 

总体来看,iCAR半年成绩显示,外来掌舵者在短期内难以完全解决品牌核心问题。销量未达预期、产品力不足、营销策略滞后,使品牌发展面临多重压力。引入内部老将李东春进行营销层面补强,旨在形成内部经验与外部创新协同作用。iCAR需要在产品优化、渠道拓展和用户运营上持续发力,才能真正实现年轻化定位,并在国内外市场获得稳健增长。iCAR的发展也将直接影响奇瑞汽车在新能源领域布局的整体推进和市场竞争力。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