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熊导航 >   正文

东风焕新蝶变 引领湖北新能源汽车新时代

导读:初秋的阳光洒在东风公司的厂区上,空气中弥漫着创新与奋进的气息。8月12日上午,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再次来到东风公司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他指出

初秋的阳光洒在东风公司的厂区上,空气中弥漫着创新与奋进的气息。812日上午,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再次来到东风公司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他指出,东风公司正以焕然一新的姿态展现勃勃生机,自我加压、奋发进取、勇争一流的精神在企业内部深深扎根,产量和销量连续攀升,干部队伍精气神饱满,企业战略定力、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及品牌形象全面提升。这种变化不仅是东风自身的转型成果,更为全省汽车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今年416日,王忠林曾在东风召开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推进会,可见湖北对东风的重视与支持从未间断。进入8月,东风密集推出新车型:81日,2026款东风奕派eπ008正式上市;811日,东风风神L8开启预售;813日,全新岚图知音启动预售,并计划在月底正式上市。这一系列动作,不仅是东风加速转型升级的缩影,也彰显了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强劲势头。今年17月,东风整车销量达到126万辆,其中7月单月同比增长27.5%,在央企汽车集团中增速首位,体现出企业焕新后的强大生命力。

 

湖北素有汽车重镇之称,汽车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体系完善。1969年,二汽——东风公司的前身落户十堰,拉开了湖北汽车产业的发展序幕。经过多年积累,湖北形成了以武汉为核心、覆盖襄阳、十堰、随州等城市的汽车产业大走廊,成为全国汽车产业链最完整、配套能力最强的省份之一。目前,湖北拥有整车企业25家、零部件企业2400余家,汽车产能接近400万辆,2024年全省汽车产业营收突破万亿元。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各地纷纷布局新赛道。作为汽车重镇的湖北,也早早谋求产业转型升级,省市相关部门形成共识:支持东风公司发展是分内之事,应尽之责。”2025年,湖北打响汽车产业转型攻坚战,提出新能源汽车双百万目标——东风公司产销突破100万辆,湖北造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迈上百万台级别。为实现目标,湖北出台多项政策,从产能提升、科技创新到消费促进全方位发力。省经信厅明确,对盘活闲置产能、整改或重组后年产量突破万台的企业给予产值0.5%的一次性奖励;省商务厅推动汽车以旧换新及新能源汽车消费季活动,助力企业拓展市场。武汉经开区全力打造车能软芯材产业集群,零整比从0.68:1提升至0.8:1,并通过举办大型活动及开通国际货运航线,让企业轻松出海,实现降本增效和品牌国际化。

东风焕新的步伐,也在产品和技术创新中得到充分体现。813日,由岚图与华为联合打造的家用纯电SUV全新岚图知音开启预售,其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五大核心板块全面升级,瞄准“25万级华为最强纯电SUV”,与特斯拉Model Y、小米SU7形成差异化竞争。此前猛士科技推出的猛士M817在预售1小时内订单突破9713台,成为市场现象级产品;奕派科技的2026款东风奕派eπ008及东风风神L8也相继上市,为东风新能源阵营注入新活力。创新不仅体现在产品上,更体现在技术能力上。过去只有百万级豪车才配备的汽车空气悬架,如今在岚图FREE上实现自主研发落地,将技术下探至30万元级产品,实现国产空气悬架从01的突破。湖北省汽车行业协会副秘书长任卫群指出,技术创新,就是要让更多人所及所想。截至2024年底,东风公司累计有效专利24418件,连续三年领跑中国车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汽车市场,东风保持定力,坚持价值导向,不盲目降价,确保技术与品牌优势,为行业树立标杆。

 

展望东风正全力打造具身智能终端汽车。湖北省抢抓汽车产业转型窗口期,力求建设世界车谷,而东风则聚焦智能化、绿色化和前瞻化方向,加速转型升级。今年6月,由东风牵头建设的具身智能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完成认定,将推动汽车从交通工具向拥有自主感知和决策能力的智能体进化,为中国汽车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方案。依托湖北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东风积累了大量国内领先的自动驾驶数据,为技术研发奠定坚实基础。与华为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智能座舱、车控和网联等领域展开联合创新,推动L3级智能辅助驾驶在岚图、猛士等品牌量产落地,加速技术普惠化。按照年初规划,今年东风将推出7款全新乘用车和3款商用新能源基础车型,形成至少2款年销超10万辆的大单品,全力打造造车大师、科技大拿、宠粉大咖的企业形象。

总体来看,东风公司的焕新不仅体现在产销数据和车型布局上,更表现在技术创新、智能化战略和品牌建设的全面推进。湖北省政策支持与东风自主创新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发展。在新能源汽车浪潮下,东风以扎实步伐重塑企业格局,塑造行业标杆。焕新后的东风不仅代表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也象征着湖北汽车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和国际化的新征程,正以坚定的步伐引领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新时代。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