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贾跃亭,这位曾经高瞻远瞩的互联网商业巨头,仍然没有放弃他对于智能汽车的执着梦想。八年过去了,FF(Faraday Future)依然未能走出困境,交车量屈指可数
贾跃亭,这位曾经高瞻远瞩的互联网商业巨头,仍然没有放弃他对于智能汽车的执着梦想。八年过去了,FF(Faraday Future)依然未能走出困境,交车量屈指可数,甚至连FF 91也创造了单车净亏损2190万美元的纪录。贾跃亭依旧在洛杉矶的发布会上站在聚光灯下,指尖轻触着FX Super One的金属车身,眼神中透出坚定与期待。台下,屏幕上的弹幕疾驰而过,几条字眼却暴露了外界的质疑:“定金能退吗?”“下周回国吗?”这些尖锐的问题,仿佛是在提醒贾跃亭,八年风雨后,他的梦想仍未走向胜利的彼岸。
当FX Super One缓缓驶上发布会的舞台,最引人注目的并非是激光灯的炫目,而是车头那块宽达1.5米的LED屏幕。官方宣称,这块屏幕将重新定义“人车互动”,能够自定义表情、播放广告,甚至放露营电影。但在实际演示中,屏幕却因分辨率不足而显得图像模糊,切换动画时的卡顿更是暴露了技术的不成熟。FF所谓的“Super EAI F.A.C.E.系统”以及“具身智能体6×4架构”更是让人感到空洞,缺乏实质性的展示和验证。在众多已经在市场上取得实际应用成果的竞争者面前,FF依然停留在硬件清单的堆砌阶段,未能突破技术的瓶颈。
更为尴尬的是,FF的前脸巨屏存在明显的散热设计问题。匿名工程师透露,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亮屏会触发过热保护,造成功能停滞。尽管贾跃亭宣称要“终结同质化前脸”,但业内人士却认为,这种用屏幕替代格栅的设计早已被其他品牌如高合、理想所尝试,而散热和成本问题至今未能解决。这种设计很难被视为真正的创新或“颠覆”。
仔细观察FX Super One的外观,业内人士发现,它的车身轮廓与长城魏牌高山极为相似,侧窗、腰线甚至尾灯的细节几乎完全相同。有人猜测,FF可能通过“进口改装”的方式,绕过专利限制,将高山整车进口到美国后进行改装,贴上FF的品牌。这一操作虽然避开了法律上的争议,却也让外界对FF的技术性产生了质疑。
FF发布会的另一大亮点是“订单大跃进”。贾跃亭宣布,FX Super One发布一小时内便收获了10034张订单,令他情绪激动,语调陡然提高。但在详细查看订单条款后,我们不难发现,所谓的C端定金仅为100美元,且随时可以退。而B端订单则来自租车公司和电商平台,尽管宣传中宣称“不可退定金”,却未提供任何正式的签约文件。这种信息的不透明和不确定性,令市场对FF的销售前景产生了疑虑。
几个月前,FF创下了FF 91单车亏损2190万美元的记录,而八年来,其累计交车量不足30辆。如此巨大的订单增长,几乎令人难以相信。资本市场的反应尤为激烈。在发布会前三天,FF宣布获得来自中东的1.05亿美元融资,紧接着,美国证监会便对贾跃亭及其高管发出了“韦尔斯通知”,指控他们在2021年上市融资时存在虚假陈述。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资本运作,FF的故事似乎始终未能走出一条稳定的道路。
FF Super One的市场定位也饱受争议。贾跃亭将其视为“终结凯雷德时代的物种”,与凯雷德ESCALADE IQ这款13万美元的全尺寸豪华SUV竞争。FF Super One却是一款以MPV车身为主打的车型,定价约为8万美元。美国汽车专栏作家Lindsay Brewer在他的文章中写道:“这款车试图同时兼顾保姆车、红毯座驾和家庭旅行车的角色,但结果却像是穿着燕尾服打橄榄球。”这一评论,无疑揭示了FF Super One在市场定位上的矛盾与困境。
FF汉福德工厂曾被设定为年产万辆的生产基地,但如今每月的生产量几乎为零,厂区内只剩下FX Super One在聚光灯下的闪耀光辉。曾几何时,贾跃亭在乐视网宣扬的“生态重构”理念,今天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空洞的口号。乐视七大子生态的崩塌,已经成为了商业失败的经典案例。而如今,FF仍在重复着“重构人车关系”和“用户运营生态闭环”等概念,却没有切实的市场验证。相比之下,小米SU7以“人车家全生态”概念,在三个月内交付了10万台,FF则仍在为4800台B端订单的纸面狂欢而庆祝。
从FF 91到FX Super One,贾跃亭的造车故事始终处于“颠覆未来”与“兑现当下”之间的撕裂状态。中国的新能源市场已经经历了政策驱动到技术竞争的转型,而FF依然困于产能问题和资本续命的困境。尽管贾跃亭依然保持着对未来的信念,但现实的残酷早已让他的梦想显得异常脆弱。八年过后,FF是否能够走出困境,真正实现梦想,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