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日,工信部发布了《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强制性国家标准,并明确表示,该标准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一新规的出台,将推动我国汽车行业在安
近日,工信部发布了《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强制性国家标准,并明确表示,该标准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一新规的出台,将推动我国汽车行业在安全技术领域的持续进步,特别是在制动系统方面,对提升车辆安全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新标准的要求,所有新申请型式批准的乘用车将强制要求安装ABS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技术,作为目前最成熟的主动安全技术之一,能够有效防止在紧急制动过程中车轮抱死,从而降低车辆失控的风险。尤其在湿滑路面或者急剧转弯的情况下,ABS系统通过精确控制车轮转速,帮助驾驶员保持车辆稳定性,避免发生侧滑或甩尾现象。这一新国标的出台,将大大提升我国乘用车的安全性,为车主提供更为可靠的保障。
新国标不仅仅聚焦于传统的安全技术,它还针对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特别是动能回收系统的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动能回收系统作为电动汽车的一项重要技术,在节能和续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通过制动过程中的能量回收,将部分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减少了对外部电源的依赖。动能回收系统带来的安全隐患也逐渐暴露,尤其是“单踏板模式”的普遍使用,这一模式虽然在平常驾驶中带来便利,但也可能导致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对制动的反应出现迟缓,从而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新国标明确规定,动能回收系统不得作为默认设置采用单踏板模式。也就是说,车辆必须在正常情况下保持传统的制动反应,而不能仅依靠松开加速踏板来实现减速或停车。这一规定的出台,意在引导驾驶员保持对制动系统的适当依赖,避免因过度依赖动能回收系统而产生的安全隐患。
除了对单踏板模式的限制,新标准还提出,当动能回收系统产生的减速度大于1.3米/秒²时,车辆必须自动点亮制动灯。此举是为了在发生较大减速时,及时提醒后方车辆注意减速,避免发生追尾事故。在城市道路或高速公路上,由于交通密度较大,突发的减速可能导致后方车辆措手不及,自动点亮制动灯能够有效降低这一风险,为交通安全增添一层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新国标对于已获得型式批准的存量车型设置了过渡期。根据规定,过渡期将持续至2027年1月1日,届时所有车辆将必须符合新标准的要求。这一安排给汽车制造商提供了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技术调整和生产线改造,以确保过渡过程中行业的平稳运行。
这项制动系统新国标的出台,不仅强化了传统安全技术的应用,更针对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特点提出了更加细致的安全要求。随着标准的实施,我国汽车行业的安全水平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新标准的推出,标志着我国汽车产业在向更安全、更智能的方向迈进。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他们在行车过程中的安全性将得到更加有力的保障,而汽车制造商也将在此过程中获得新的发展动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行业标准的不断完善,中国的汽车产业将走在全球安全技术创新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