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熊导航 >   正文

比亚迪天窗自爆事件:一场关于质量与维权的博弈

导读:近年来,全景天窗作为现代新能源汽车的一项标配,因其独特的设计与舒适性,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随着这一配置在市场上的普及,一些关于天窗质量问题的投诉也随之而来

近年来,全景天窗作为现代新能源汽车的一项标配,因其独特的设计与舒适性,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随着这一配置在市场上的普及,一些关于天窗质量问题的投诉也随之而来,尤其是天窗自爆的现象。近期,比亚迪唐DMI车主邱先生的维权事件,再次将这一话题推到了舆论的前沿。

邱先生的故事开始于2022101日,当时他在广州新塘镇的比亚迪王朝4S店购买了自己的爱车。在接下来的两年多里,他的比亚迪唐DMI已行驶超过1.4万公里。虽然这辆车陪伴了他不少时光,但车子也接连出现了多项问题,包括后悬挂异响和天窗异响等。78日的一个夜晚,邱先生注意到他停车已久的车辆天窗突然出现了裂痕,裂缝呈现出从外部直线形状到车内均匀扩散的特征。面对这一现象,他立刻怀疑天窗是自爆所致。

 

邱先生描述道,裂痕的形态并不像外力撞击造成的放射状裂缝,而是均匀碎裂,且玻璃已完全破裂。依照常理,如果是外力撞击,应该会有明显的撞击点,并且撞击点周围会形成粉末状的碎屑。天窗上的碎裂区域却非常干净,没有任何外力撞击的痕迹。更令邱先生感到不解的是,4S店的处理结果与他的判断完全相反,店方坚持认为这是外力导致的破裂,并要求邱先生自费修理或通过保险理赔。

面对4S店的定论,邱先生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外力撞击与自爆的裂痕差别明显,他要求将天窗玻璃送至第三方鉴定机构进行检测,然而4S店却拒绝了这一要求。售后经理表示,如果每一辆车的天窗破裂都去鉴定,那工作量将是天文数字。这一态度让邱先生感到深深的不满,最终,他选择通过媒体寻求帮助,希望能够借助舆论的力量得到公正的处理。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邱先生提供了大量证据,包括自己拍摄的现场照片、4S店拍摄的后期照片、以及与4S店售后经理的对话录音。记者还咨询了第三方新能源汽车维修人员,后者在查看邱先生提供的照片和视频后表示,从裂痕的均匀性来看,自爆的可能性较大。通常,外力撞击造成的裂痕会有一个明显的撞击点,并且裂痕的形态不可能如此均匀。尽管如此,维修人员也明确表示,照片和视频的分析只是初步判断,最终的还需要实地检测才能确定。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邱先生的经历并非个案。社交平台和投诉网站上,许多比亚迪车主也反映了类似的天窗破裂问题。车主们普遍表示,天窗破裂后,4S店无法给出明确的原因,且售后处理过程拖延不前,最终导致车主维权困难。此类问题的普遍性不仅凸显了比亚迪在售后服务方面的缺失,也暴露了消费者与厂商之间在处理质量问题时的巨大矛盾。

比亚迪对于这些投诉是否知情呢?当问题暴露出来后,比亚迪又是如何回应的呢?记者在致电比亚迪客服后,得到的答复是会向相关部门反映,然而直到文章发布前,记者并未收到比亚迪的任何正式回应。令人更加疑惑的是,在记者联系比亚迪总部三小时后,邱先生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他突然表示不再需要记者关注此事,并删除了所有相关的联系方式。这一变化无疑让外界对事件的真相产生了更多的疑问。

事态的反转并没有停滞。次日,4S店的技术经理主动联系记者,表示车主的要求已得到满足,天窗玻璃的生产厂家广州福耀玻璃有限公司已对破裂原因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是外力造成的破裂,且目前已经启动保险理赔程序。这一消息的公布虽然解答了部分疑问,但由于信息不完整,消费者仍然对厂商的态度和处理结果持谨慎态度。

 

邱先生的维权经历无疑为所有车主敲响了警钟。虽然钢化玻璃在设计上具备较高的安全性,但按照国家标准,其每平方玻璃自爆的概率为千分之三。在高温、阳光直射或外力撞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天窗玻璃的破裂并非不可能发生。对此,车主应当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比如为车窗贴膜、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等。

车主在购买时应加强对天窗质量的重视,选择口碑较好的品牌和车型。在出现问题时,及时与4S店或厂商沟通,并保留相关证据,以便在维权过程中维护自身权益。而对于厂商来说,应当以更积极、负责任的态度来应对消费者的投诉,提供更为透明和高效的售后服务机制,避免因处理不当而导致品牌形象的损失。

邱先生的事件不仅仅是一起单纯的天窗破裂案例,它也揭示了新能源汽车在质量与售后服务方面的一些隐患。消费者和厂商在面对问题时,理应保持开放、理性的态度,以实现双方的利益平衡,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