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运营 >   正文

西渝高铁康渝段碧溪沟大桥“0”号块成功浇筑,推动高铁建设迈向新高度

导读:2025年1月19日清晨,西渝高铁康渝段站前四标的碧溪沟大桥迎来了一个重要的施工进展。经过8个小时紧张而高效的施工,首个“0”号块终于顺利浇筑完成。这一施工节点

2025119日清晨,西渝高铁康渝段站前四标的碧溪沟大桥迎来了一个重要的施工进展。经过8个小时紧张而高效的施工,首个“0”号块终于顺利浇筑完成。这一施工节点标志着碧溪沟大桥的建设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也为接下来的连续梁施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此次“0”号块的浇筑,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施工环节,更是西渝高铁项目技术创新和施工精度不断提升的重要象征。

碧溪沟大桥横跨四川省宣汉县土黄镇碧溪沟村,桥长335.02米,连接了桃园1号隧道出口挖方路基和唐家坝明洞。桥梁结构复杂,涉及多个关键节点,尤其是2号至5号墩之间的64米、112米和64米连续梁段,以及32米高的3号主墩和30米的4号墩。桥面宽度12.6米,箱室宽度6.7米,整体结构从5米到5.8米的高度变化使得施工难度大大增加。此次浇筑的“0”号块长度12米,高度8米,顶宽12.6米,底宽6.7米,总重量达到1110.3吨。这一关键块段的完成标志着碧溪沟大桥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

为了克服传统挂篮施工方式存在的通用性差、安全性低、智能化不足等问题,西渝高铁项目部决定引入新一代的施工技术——悬臂灌注造桥机。这一技术相较传统方式具有显著优势,尤其在安全性、自动化、通用性和可视化方面表现突出。悬灌造桥机能够通过步履式走行系统精确地推动施工进程,避免了传统方式中频繁换压轨梁的繁琐步骤,显著提升了施工效率和精确度。施工过程中的所有运行信息都能实时监控,并通过可视化平台展示给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为施工的安全管理提供了更为直观的支持。

悬灌造桥机的使用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多次试验和优化。与传统的挂篮施工方式相比,悬灌造桥机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实现更高的自动化水平,减少了人工操作的复杂性和安全隐患。在实际操作中,施工设备通过电机驱动一步步精准前进,而无需传统施工中复杂的手动调整,极大提升了施工的安全性和速度。悬灌造桥机还具备了实时预警和设备监控功能,通过PC端和手机App展示施工现场的实时数据,确保任何潜在的风险能够得到及时反馈和处理。

 

西渝高铁康渝段项目自2022121日开工以来,施工进展有条不紊,预计将在2028年完成建设。这一项目总工期为72个月,随着碧溪沟大桥“0”号块的成功浇筑,项目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根据项目组的规划,碧溪沟大桥的建设将按照精品、智能、绿色、人文的目标推进,力求打造西部高铁建设的典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项目部全员上下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严格落实施工安全管理,确保每一个施工环节都能如期高质量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西渝高铁项目不仅在技术上追求创新,更在施工过程中注重绿色环保和资源节约。随着悬灌造桥机技术的应用,项目部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更减少了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充分体现了高铁建设的现代化与环保理念。对于这一技术的推广,项目负责人表示,悬灌造桥机的应用将为未来的高铁建设提供重要的技术参考,助力我国高铁产业不断迈向新高度。

西渝高铁作为国家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随着各项关键工程的逐步完成,西渝高铁将大大缩短重庆与成都、西安等大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为西部的互联互通提供坚实保障。碧溪沟大桥作为西渝高铁建设中的关键节点,其成功浇筑不仅是工程技术的一次创新突破,也为整个项目的顺利推进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整个西渝高铁建设过程中,碧溪沟大桥的施工技术创新与项目管理经验积累,成为了该项目的一大亮点。随着悬灌造桥机的推广应用,更多的高铁项目将在施工过程中受益于这一技术的革新。西渝高铁康渝段的成功建设,也将为其他地区的铁路建设提供宝贵经验,进一步推动我国高铁建设走向更加智能化、绿色化的新时代。

碧溪沟大桥“0”号块的成功浇筑,不仅是西渝高铁建设中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高铁施工技术不断创新与突破的缩影。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引入,西渝高铁的建设进程将更加顺畅,未来高铁网络的完善必将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西渝高铁的顺利建设,也将在全国高铁建设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推动我国高铁事业迈向更高的水平。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