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运营 >   正文

超山梅花的千年情怀——郁达夫笔下的古梅今再绽

导读:每当立春临近,超山的梅花便悄然绽放,带着岁月的沉淀与香气的诱惑,吸引了无数人驻足。2025年1月18日,第十七届杭州超山梅花季如期而至,在这片古老的梅林中,郁达

每当立春临近,超山的梅花便悄然绽放,带着岁月的沉淀与香气的诱惑,吸引了无数人驻足。2025118日,第十七届杭州超山梅花季如期而至,在这片古老的梅林中,郁达夫笔下的唐梅与宋梅重新盛开,似乎在向现代人诉说着那段跨越百年的故事。这些古梅,犹如一段段历史的见证,它们经历了风雨与时光的洗礼,依然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岁月的美好与坚韧。

郁达夫的文字,曾经勾画出超山梅花的美丽景象,给无数热爱梅花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早在19351月,郁达夫便在《超山的梅花》一文中提到:向来是开在立春前后的,梅干极粗极大,枝离披四散,五步一丛,十步一坂,每个梅林,总有千株内外,一株的花朵,又有万颗左右。这些细腻的描写,仿佛让我们看见了梅花在枝头轻轻摇曳,感受到了那份源自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郁达夫的笔触,凝聚了他对超山梅花的深厚情感,也让我们窥见了梅花与时光交织的无限魅力。

而在另一篇《临平登山记》中,郁达夫曾写到他在临平山西麓的安隐寺遇到的那棵唐梅。那棵古老的梅树,树干盘曲,枝条错综复杂,仿佛历经了千年的风霜洗礼。郁达夫一方面对它的古老与风韵感到敬畏,另一方面又忍不住与它发生了某种心灵的对话。那棵唐梅,虽历经千年,但依然在每年花期时节如期绽放,散发着独特的香气,仿佛时光从未在它的枝头留下痕迹。超山的这棵唐梅,已经成为了杭州历史与文化的象征,犹如一位历史的守望者,见证了岁月的变迁与人们的情感。

超山的唐宋古梅,不仅仅是自然景观,更是一段深厚的文化遗产。它们以无声的姿态,讲述着历史的长河,承载着千年的文化记忆。从大明堂浮香阁前的唐梅到其他古梅,每一棵梅树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唐梅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713年至741年之间,至今依然盛开着六瓣梅花。宋梅也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树干已经开始枯萎,但每年依然开出梅花,传递着岁月的芬芳。这些梅树,仿佛是历史与自然的结合体,它们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屹立,用自己那优雅的姿态诠释着梅花的精神。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古梅,临平区对超山梅林进行了精心的保护与提升。如今,超山梅花已不再是简单的自然景观,而是文化与历史的交融之地。当地栽种了上万株不同品类的梅树,建立了诸多充满文化气息的景点,如香雪晴海金石遗芳。这些景点不仅让游客沉浸在梅花的美景之中,也让他们感受到梅花背后那深厚的文化底蕴。

与此今年的梅花季还推出了诸多文化活动,其中最为瞩目的是问梅消息篆刻展和明月前身”——吴昌硕梅花真迹展。吴昌硕作为西泠印社的首任社长,他的梅花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展览中的《宋梅图》和《红梅》不仅让人领略到吴昌硕精湛的艺术技艺,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梅花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尤其是以超山宋梅为原型的《宋梅图》,深刻表达了梅花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展现了梅花独特的韵味和坚韧。

吴昌硕的《宋梅图》成为本次展览的核心之一。这幅作品将超山宋梅的神韵通过笔墨呈现出来,展现了梅花在冬季中的顽强生命力与清雅气质。通过这幅作品,游客不仅能欣赏到梅花的美丽,还能更深刻地理解梅花与超山的历史渊源,感受到梅花所蕴含的文化精神。

对于超山而言,每年的梅花季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场文化的洗礼。梅花在冬季中绽放,仿佛是对寒冷季节的一种挑战,而它那坚韧与优雅的姿态,也让我们重新审视生活中的种种困境。在这个忙碌的时代,梅花给予人们的,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与心灵的慰藉。

超山的梅花,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展现,它更是一种文化的传递和精神的象征。每一朵梅花的盛开,都是对过去岁月的追忆与对未来美好的期许。超山梅花季的盛大开幕,不仅仅是一次赏梅的活动,更是一次文化的盛会,让我们在梅花的芬芳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力量。它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触动,一种对自然与文化的深深敬仰。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