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寒露节气已经到来,但不少地方的气温却依然高企,尤其是浙江多地,气温依旧徘徊在30℃左右。根据天气预报,杭州在10月10日后仍将经历35℃以上的高温,这种反常的天
寒露节气已经到来,但不少地方的气温却依然高企,尤其是浙江多地,气温依旧徘徊在30℃左右。根据天气预报,杭州在10月10日后仍将经历35℃以上的高温,这种反常的天气让人们感受到夏季的余热,寒露带来的凉爽似乎仍远在天边。面对如此气候异常的情况,我们该如何调适自己的养生方式呢?
寒露时节与气候反常的中医解析
寒露本应是秋季最具代表性的节气,意味着天气渐冷,露水增多,气温适宜。今年的寒露节气,气候变化却并未按常理出牌。许多地方不仅气温未降,反而延续了夏季的高温。中医经典《金匮要略》对此有专门的论述,称这类“节气已至,气候未变”现象为“至而不至”,意思是节气虽然到达,但气候却没有随之而变,甚至反常加热。
这种反常高温往往会导致阳气外泄,人体的适应能力下降,特别是在空调、冷饮等“寒邪”的作用下,容易造成脾胃受损和寒湿积滞。陈滨海主任中医师指出,近来因口干咽痛、腹泻等症状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多,这与当前异常的气候变化不无关系。
个案分析:现代生活方式与气候异常的结合
对于许多都市人来说,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气候反常往往带来健康隐患。35岁的女程序员小向(化名)便是一个典型例子。她在工作和生活中习惯将空调温度调至22℃,且每天至少需要两杯冰美式咖啡来保持工作效率。看似为保持清醒和高效,她却忽略了身体对极端温差的适应能力。
在接受中医诊治后,陈滨海发现小向的症状表现为“寒包火”的典型体质。她腹痛、腹泻,咽喉疼痛,且关节处感觉发冷。通过进一步的检查,医生发现她的舌苔白腻、腹部疼痛明显、大便清稀,说明体内寒湿积滞,脾胃功能紊乱。这些问题都与她过度依赖空调和冰冷饮品密切相关。
中医在诊治中指出,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常常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自然规律脱节。尤其是面对气候异常时,身体容易在冷热的刺激下产生不适,进而影响到脾胃健康和免疫力。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顺应自然气候变换,尤为重要。
生活调理:温和应对高温与寒气
在寒露时节,如何调节生活习惯、避免因气候异常带来的健康问题呢?空调的使用要避免过度降温,温度最好控制在26℃左右,尤其是晚上睡觉时,应避免冷风直吹。为了保持腹部的温暖,可以穿着薄长袖衣物睡觉,避免受凉。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调理身体的重要手段。陈滨海主任建议,不要过度贪凉,尤其是在寒露节气时,应尽量避免空调温度过低和长时间待在冷气环境中。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长时间熬夜和过度劳累,以保持身体的阳气不被过度消耗。
饮食调养:关注脾胃健康,选择适宜食物
在寒露节气,饮食调养同样不可忽视。中医养生讲究“顺势而为”,在不同季节、不同气候下,饮食的选择应该有所不同。寒露时节,由于天气依然较热,人体脾胃容易受到影响,饮食应以“健脾”为主,保持脾胃的功能。陈滨海指出,应选择一些健脾化湿的应季食物,如山药、薏米和芡实等,这些食物对脾胃有很好的调养作用,帮助排除体内湿气。
姜枣茶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它能够温阳散寒、调理脾胃。姜中的姜辣素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具有抗炎和杀菌作用,特别适合秋季饮用。而过于冷凉的食物,如冰饮和奶茶,应该尽量避免,这类食物容易加重脾胃的负担,特别是在寒露时节。
保持健康的关键是顺应天时
寒露时节的养生关键在于顺应自然变化,调整生活习惯,合理搭配饮食。无论是温度调节,还是食物选择,都需要根据当下气候的特点来做出调整。中医养生的核心理念是“天人相应”,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身体的健康。通过精细调整生活中的小细节,我们可以在任何季节、任何气候下保持最佳的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