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熊导航 >   正文

从上海车展透视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与创新

导读:2025年4月23日至5月2日,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如期举行。本届车展吸引了来自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家企业,展示了超百款

2025423日至52日,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如期举行。本届车展吸引了来自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家企业,展示了超百款新车及前沿技术,呈现出一幅中国汽车产业转型与创新的全景图。在展会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创新突破,引发了全球行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技术进步,标志着中国在全球汽车产业中的领先地位。与此跨国车企也在中国加速布局,展现了中国市场对全球汽车产业的影响力。

电动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加速升级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电动化和智能化已成为当前汽车产业的主流趋势。在上海车展上,众多中国智能电动车企及供应链企业纷纷展示了其最新的电动化与智能化技术,令人眼前一亮。例如,一款硬派新能源SUV不仅具备传统越野车的卓越性能,还能进行原地掉头、蟹行,并可在80厘米水深中连续涉水达两小时。车载智能辅助系统也展现出了超乎想象的能力,例如自动泊车代驾系统,可以在地下停车场跨层通行,为消费者带来极致的智能出行体验。

中国电池技术的进步也是本届车展的一大亮点。宁德时代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在电池技术的研发上取得了诸多突破。其推出的钠离子钠新电池在降低锂资源依赖的具备了500公里的续航能力,并能在极寒环境下保持良好的电量输出。宁德时代的双核电池架构,在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的也大大提升了续航里程,展现了中国在电池技术领域的强大竞争力。

与此辅助驾驶技术的进步也让观众惊叹。广汽埃安与滴滴联手推出的L4级自动驾驶Robotaxi,计划于今年底下线,并将在2026年开始示范运营。华为发布的乾崑ADS 4,通过大幅降低端到端时延,实现了更高效、更安全的自动驾驶体验。随着这些技术的不断成熟,智能驾驶将逐步成为主流,重新定义汽车产业的未来。

在中国、为全球成为行业新共识

本届上海车展还展示了跨国车企在中国的创新布局。上汽大众主导开发的增程式全尺寸SUV概念车,东风日产推出的日产品牌纯电轿车N7,长安与马自达联合开发的长安马自达新能源车型EZ-60等,标志着合资合作2.0时代的到来。这一时代的特征不仅仅是简单的生产合作,更是研发、设计的深度融合,跨国车企正在积极适应中国市场的独特需求,并通过中国市场推进全球化战略。

上海车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在中国、为全球。跨国车企通过在中国的研发中心,结合本土技术与消费者需求,推出更加贴合市场的创新产品。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曾表示,中国市场的创新速度远超其他地区,特别是在电动化和数字化领域。而奔驰在上海车展展示的纯电长轴距CLA,正是由中国本土研发团队主导开发,并且仅用了18个月的时间便实现了全球首秀,这一速度和效率无疑令全球车企刮目相看。

新能源与智能化全方位融合,AI赋能汽车产业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为汽车产业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在上海车展上,AI技术的全面应用贯穿了汽车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各个环节。从智己汽车发布的线控数字底盘,到小鹏汽车的“AI智能预描底盘,再到吉利推出的全域AI”技术赋能的硬派SUV银河战舰,AI正在深刻改变汽车的技术架构和用户体验。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智能安全等多项前沿技术的集成应用,提升了汽车产品的智能化水平,也为未来出行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例如,吉利通过全域AI”技术的赋能,实现了从架构到动力系统、底盘到座舱等全方位的智能化。这不仅提升了汽车产品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更为未来汽车产业的颠覆性创新奠定了基础。吉利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淦家阅表示,AI技术正在推动吉利全价值链的创新,涵盖了从产品研发到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清华大学李显君教授指出,AI+电动化与智能化的融合,将加速汽车行业的变革进程,推动整个产业向更加智能、高效、绿色的方向发展。

上海车展不仅展示了中国汽车产业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卓越成就,更彰显了中国在全球汽车产业中的日益崛起。在全球化的竞争格局中,中国车企凭借其创新精神和市场优势,正逐步引领全球汽车行业的转型与发展。而跨国车企在中国的加速布局,也表明中国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创新的重要源泉。在未来的汽车行业,智能化和电动化将成为主流技术,AI技术将深刻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变革,中国的汽车产业将在全球汽车市场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从上海车展看中国汽车行业的创新与转型

2023423日至52日,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车展)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此次车展吸引了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家中外企业参与,展示了超过百款新车及前沿技术。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突破与创新,尤其是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步伐越来越快,呈现出在中国、为全球的全球视野。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

在本届上海车展中,中国的新能源车企展现了令人瞩目的技术进步,尤其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加速升级方面。硬派新能源SUV的亮相引起了众多业内人士的关注,这款车不仅具备了传统越野车的性能,还拥有原地掉头、爆胎行驶等创新功能,甚至可以在80厘米水深的水域中连续涉水两小时,体现了中国电动化技术的强大实力。

一款新型组合辅助驾驶系统的发布也展示了中国智能驾驶技术的领先性。该系统的泊车代驾功能可以实现地下停车场的跨层通行以及代客充电,这不仅提高了驾驶的便捷性,也向消费者展示了未来智能出行的可能性。

中国企业在电池技术方面的突破同样值得关注。作为全球动力电池的龙头企业,宁德时代在车展期间发布了其最新研发的钠离子电池和双核电池技术。钠离子电池通过降低对锂资源的依赖,展现了中国在能源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而双核电池的推出则使电池体积能量密度提升了60%,续航里程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提供了有力支持。

智能化与自动驾驶技术的进步

 

智能化是本届上海车展的另一大亮点。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的迅速发展,标志着中国车企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突破。广汽埃安与滴滴合作推出的L4级自动驾驶Robotaxi车型,预计将在2026年实现示范运营,展示了中国在智能出行方面的领先地位。华为则发布了其最新的乾崑ADS 4智能驾驶系统,凭借其强大的计算力和高效的时延控制,展现了中国在智能驾驶芯片及系统集成方面的创新优势。

地平线公司也发布了国内首个软硬结合全栈开发的L2城区辅助驾驶系统,搭载了最新的征程6P智能芯片。这一系统的发布,意味着国产车企在智能驾驶硬件与软件的研发上取得了重要突破,进一步缩短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跨国车企的中国速度

除了中国本土车企的创新,跨国车企在上海车展上的表现也展现出了与中国市场深度融合的趋势。上汽大众展示了大众品牌首款增程式全尺寸SUV概念车,东风日产则发布了日产品牌的纯电轿车N7。长安与马自达联合开发的新能源车型EZ-60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展现了合资合作2.0时代的新风貌。

随着中国市场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重要研发和生产基地,越来越多的跨国车企开始从在中国、为中国在中国、为全球转型。奔驰集团在中国的本土研发团队,凭借18个月的高速开发周期,成功推出了纯电长轴距CLA,进一步印证了中国速度的魅力。

奥迪与华为深度合作,开发出全新的电子电气架构,使燃油车也具备了与电动车同等水平的硬件和软件配置。丰田则通过将研发决策权下放至中国本土,提升了产品适应中国市场的能力,这一转变标志着全球车企对中国市场研发创新的重视。

人工智能赋能汽车产业

AI技术的进步是本届上海车展的另一重要话题。吉利汽车通过全域AI技术的赋能,展示了其在底盘、座舱、动力系统等方面的技术革新。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系统的结合,不仅提升了驾驶体验,也进一步推动了汽车产业的智能化进程。吉利的AI智能体通过深度学习与大数据分析,优化了产品研发与生产过程,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

宝马也通过与阿里巴巴的合作,将AI大语言模型引入汽车产业,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用车体验。东风汽车则通过自主研发的太极大模型,利用AI技术缩短了新车研发周期,降低了协同成本,提高了产品定义的精准度,展现了AI技术在汽车产业中的巨大潜力。

上海车展不仅展示了中国汽车产业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迅猛发展,更体现了中国在全球汽车行业转型中的主导作用。从智能驾驶到电池技术,从AI赋能到跨国车企的本土化研发,车展所展现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变革无不标志着中国汽车行业的腾飞。中国的汽车产业将引领全球汽车技术的变革,推动智能化、电动化的深入发展,成就更加绿色、智能、便捷的出行方式。这种创新与变革的中国速度无疑会为全球汽车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