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熊导航 >   正文

阿司匹林不可忽视的风险:63岁女子突发中风的警示

导读:2022年,63岁的李桂芳退休后,生活节奏骤然放慢。她曾在中学从事文书工作,几十年如一日伏案整理档案、撰写材料,性格细致而固执。退休后的日子里,她把晨练和打太极

2022年,63岁的李桂芳退休后,生活节奏骤然放慢。她曾在中学从事文书工作,几十年如一日伏案整理档案、撰写材料,性格细致而固执。退休后的日子里,她把晨练和打太极当作生活重心。每天早上六点半,她背着布袋,里面装着水杯、毛巾和折叠扇,准时出现在公园广场。花坛旁那块固定的地方,已经陪伴她多年。熟悉的邻居见到她,总会笑着打招呼,而她总是回以淡淡一笑,稳健地走向人群,随着悠缓的音乐舒展手臂。长期养成的规律生活,让李桂芳一直觉得自己身体底子很好。清晨练太极时,她面色红润、精神饱满,邻居们笑称她越活越年轻。这两年来,她时常感到胸口发闷,尤其是在饭后或爬楼时,胸前像被重物压住,呼吸变浅。夜里翻身时,左胸有时钝痛,手指发麻,但一会儿就好。她以为这是年纪大、血气不顺的表现,抽屉里还放着几瓶速效救心丸,仅作心理安慰。

 

2022218日清晨,冬日的寒意仍未散去,公园里人渐渐多起来。李桂芳穿着灰色运动服,如往常一样加入太极队伍,随着音乐缓缓举臂。可还未完成动作,一阵突如其来的压迫感袭上胸口,仿佛被巨石砸中。她愣住,本能深吸一口气,却发现气息无法顺畅进入,胸口闷得发紧,冷汗沿着鬓角滑下,手臂一阵发凉。疼痛迅速向左肩、手臂蔓延,连下颌也开始隐隐发麻。呼吸急促,身体微微前倾,右手下意识撑住石凳,左手紧捂胸口。旁边晨练的人注意到异常,急忙上前。李桂芳想说没事,却只能发出断续气音。疼痛如热流在胸口炸开,心跳快得异常,眼前景象开始晃动,耳边的音乐声和说话声都变得遥远。身体忽然失去平衡,双腿一软,顺势坐倒在地。冷汗浸透衣襟,几位晨练者慌忙上前,有人托住她的肩,有人拨打急救电话。

 

十几分钟后,救护车抵达。入院时,李桂芳意识模糊,额头和颈部布满冷汗。医生立即安排检查,血压高达185/112毫米汞柱,心电图显示前壁导联ST段明显抬高,提示急性心肌梗死。血液检查显示总胆固醇6.8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LDL-C4.3毫摩尔/升,空腹血糖8.1毫摩尔/升,甘油三酯2.9毫摩尔/升,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58U/L,肌钙蛋白ITnI2.15ng/mL,均高于正常范围。医生向家属说明,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三种慢性疾病,长期影响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甚至阻塞,从而引发急性心肌梗死。

 

紧急情况下,医生为李桂芳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导管从右桡动脉插入,造影显示左前降支严重狭窄约90%。随后通过球囊扩张并植入支架,血流恢复。术后心电图ST段逐步回落,胸痛缓解,血压降至145/90毫米汞柱。术后,医生为她开具阿司匹林肠溶片及他汀类药物,防止血栓形成、稳定斑块,并叮嘱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抗血小板药物需每日固定时间服用,不可自行增减剂量,以防血管再堵塞。李桂芳郑重点头,表示会严格遵医嘱。

 

三周后,李桂芳出院。那天阳光明亮,她在儿子搀扶下走出病房,脚步略显虚浮。医生叮嘱:每天早晚测血压,保持在130/80以下;空腹血糖不高于7.0;按时服药,饮食清淡。她认真记下。回到家中,生活节奏放慢,不再熬夜追剧,不喝茶、不抽烟。每天早晨吃燕麦粥后做十分钟拉伸,午餐以清蒸鱼、蔬菜汤、全麦馒头为主,晚上八点前休息。她购买电子药盒,每次吃药后打勾记录。20225月复查,各项指标明显改善:血压132/78毫米汞柱,空腹血糖6.3毫摩尔/升,总胆固醇5.1毫摩尔/升,LDL-C降至3.0毫摩尔/升。医生对康复情况满意,叮嘱坚持阿司匹林肠溶片和他汀类药物。

 

2023822日清晨,夏日的闷热仍未散去,李桂芳在公园练太极时,左臂突然刺麻,麻木沿前臂滑向手指尖,右脚踩地感到空虚。胸口随之压迫感加重,呼吸费力,伴随针刺般疼痛。右手乏力,视线模糊,周围声音遥远。突然后脑勺传来钝痛,身体僵直,意识陷入黑暗。晨练者急忙围上来,拍肩、呼喊,场面紧张。救护车迅速赶来,医护人员建立静脉通路,监测生命体征。入院时血压高达190/110毫米汞柱,血糖11.5毫摩尔/升,CT显示左侧大脑半球大片低密度灶,提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MRI确认左侧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缺血坏死。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不齐,偶发早搏,血脂检查LDL-C 4.4毫摩尔/升,甘油三酯2.7毫摩尔/升。

 

医生立即启动溶栓方案,入院90分钟内静脉注射阿替普酶,同时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与抗凝药物联合使用,控制血压和血糖。尽管抢救团队全力以赴,李桂芳意识始终未恢复,心率逐渐下降至每分钟五十以下,血氧降至40%,医护人员不断进行胸外按压和药物注射。三个小时后,心电监护显示波形平直,医生宣布临床死亡。病房外一片死寂,家属难以接受,情绪崩溃。

 

院方随后启动远程专家会诊,分析李桂芳术后长期规律服药、血压血糖稳定的背景,探讨可能存在的小血管痉挛、短暂性心律异常或隐匿性凝血异常,但仍无法得到明确答案。主任再次核对家属提供的生活细节时,注意到药物使用的微小偏差可能影响阿司匹林在体内的作用轨迹,成为潜在风险。虽然没有确凿证据,但这一发现提醒人们,阿司匹林的正确用药时间和搭配至关重要,任何轻微偏差都可能导致不可逆后果。

 

李桂芳的案例警示公众,即便生活规律、按时服药、血压血糖血脂控制良好,也不能忽视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阿司匹林类抗血小板药物若与其他药物不当搭配,可能削弱疗效甚至增加风险。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患者,在日常服药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医嘱,避免随意增减剂量或自行搭配药物,同时保持定期复查,及时发现身体微小异常。

 

李桂芳的离世,是医学难以完全预见的悲剧,但也提醒我们,科学用药、精准管理慢性病和关注药物相互作用,是延缓疾病进程、减少意外的关键。生活自律固然重要,但药物的正确使用与对身体信号的敏感观察,才是健康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