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广东省推动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社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近日,汕头市濠江区的东湖社区成功入选“广东美丽侨村”,成为全
在广东省推动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社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近日,汕头市濠江区的东湖社区成功入选“广东美丽侨村”,成为全省首批获此荣誉的十个社区之一。这一荣誉的背后,体现了东湖社区多年来在侨务工作、乡村振兴和文化保护方面的不懈努力和创新实践,也为汕头市乃至广东省侨乡振兴树立了标杆。
东湖社区的历史可追溯至八百余年前,作为滨海侨乡,东湖一直是汕头市侨务工作的核心之一。如今,东湖社区的旅外侨胞约有1.3万人,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国家及港澳地区。正因如此,东湖社区不仅与海外侨胞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还在弘扬侨乡文化、促进侨务工作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近年来,东湖社区先后荣获“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和“全国侨联系统侨胞之家”典型选树单位等殊荣,成为汕头侨务工作的标杆。
为响应新时代侨务工作的新要求,东湖社区提出了“党建带侨建”的发展理念,以推动社区文化、经济、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发展为目标。社区的发展规划围绕“一心一环两轴”的框架展开,致力于在保持原有“潮汕+南洋”建筑风格的融入现代化元素,打造富有活力的侨乡新社区。在这一过程中,东湖社区推出了多个具有地域特色的建设项目,如华侨记忆广场、华侨大礼堂和海员俱乐部等,成为连接侨胞情感、展示侨乡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
东湖社区还注重老村的保护性修复。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侨房和老宅,通过修复和活化工程得到保护,既保留了历史风貌,又使这些老建筑焕发了新生。东湖社区实施的“侨房管家”惠侨服务模式,成为破解侨房闲置荒废问题的重要举措。通过“政府引导+侨胞参与+专业运营”的三方合作,东湖社区实现了“侨房一房一议”的灵活管理,成功盘活了多处闲置侨房。值得一提的是,东湖社区的“月德楼”被改造成集党建、村史和侨务功能于一体的社区博物馆,成为汕头市首个社区级侨博馆,为社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体验。
香港东湖同乡会的捐资修缮项目也在东湖社区获得了显著成效。卓厝巷17号危房的转型,成功将其打造为社区华侨驿站和侨胞之家,成为侨胞和侨眷交流的重要平台。而经过微改造的海员华侨俱乐部,则重现了其历史原貌,成为省级文物保护示范案例,进一步推动了侨乡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在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方面,东湖社区同样取得了突破。通过引入“文化落脚”青年主理人团队,东湖社区对上世纪60年代建成的旧粮仓进行了创新改造,将其打造成集艺术、餐饮、展览和沙龙为一体的文化商业空间。这一项目不仅为东湖社区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侨房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可复制的成功经验,为乡村文旅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
东湖社区的成功,离不开政府、侨胞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通过“侨农文旅”模式的有机融合,东湖社区推动了文化遗产的保护、社区环境的改善和经济活力的激发,形成了一个多方共赢的良性循环。东湖社区不仅为汕头市的侨务工作做出了贡献,也为全省侨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示范。
展望东湖社区将在推进“广东美丽侨村”建设的基础上,借助侨乡的独特资源和优势,推动更多的侨务项目和文化创新。通过加强与海内外侨胞的联系,东湖社区将进一步推动濠江区的现代化建设,推动“侨资侨力赋能工程”落地生根,助力濠江高质量发展。东湖社区的成功经验,必将为其他侨乡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推动广东省和全国侨乡振兴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