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运营 >   正文

大武汉一日:一根藕背后的坚守与故事

导读:那是12年前的冬天,寒气刺骨,风刮得让人几乎无法睁眼。但在武汉蔡甸的一个藕塘里,一群农民依旧坚守在泥泞中,日复一日地挖着藕,尽管冰冷的水泥湿透了他们的衣衫,却并

那是12年前的冬天,寒气刺骨,风刮得让人几乎无法睁眼。但在武汉蔡甸的一个藕塘里,一群农民依旧坚守在泥泞中,日复一日地挖着藕,尽管冰冷的水泥湿透了他们的衣衫,却并未让他们停下手中的工作。那一根根莲藕,仿佛承载了多少辛勤与坚守,而我,恰巧用镜头记录下了这一切。

回想起那一天,我依然记得清清楚楚。2013年冬季,我和朋友从汉口出发,驱车前往蔡甸。那时候,天气格外寒冷,早上起来便是一层薄霜覆盖了大地,气温似乎一刻也不肯回暖。我们停下车,走了将近一公里的路程,才抵达了那片藕塘。一路上,冰冷的风不断吹过脸庞,令人打颤,但对即将见到的场景却充满了期待。

当我们走到塘边时,映入眼帘的景象让我震撼。泥塘里,身穿厚重衣物的挖藕师傅们正在低头弯腰,一手持着铲子,一手用力地掏出泥土。冰冷的水浸湿了他们的下半身,汗水与寒气交织,他们的动作显得缓慢而吃力,但却异常坚定。我举起摄像机,开始记录这一切。

 

一位60岁的挖藕师傅注意到我,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向我笑了笑。我忍不住问:这么冷的天,您不怕冷吗?他微微一笑,答道:这冇得办法。话语简单,却包含了深深的坚韧和无奈。他告诉我,自己已经干了四十年的挖藕活,尽管岁月不饶人,但他依然没有放弃这个职业。他的声音带着一种岁月的沉淀,那种沉稳和踏实的感觉,令我感到深深的敬意。

我站在塘边,看着他工作。每一次铲下去,都充满了谨慎与小心。因为藕非常脆弱,一旦铲子不小心碰到,它就会损坏,卖不出好价钱。这份细致与耐心让我深刻感受到,这项工作远不如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每一根藕,都凝聚了他们的智慧与辛劳。

采藕的过程并不顺利。泥塘中的泥水浓稠,挖掘起来非常困难。为了不破坏藕,师傅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动作一点点地小心进行。每一根藕都是他们辛苦劳动的成果,每一段藕都带着他们不辞辛劳的汗水。每天,他们要挖600斤藕,工作时长六到七个小时。在这冰冷的泥水中,他们用双手和脚去丈量土地,用艰辛与耐力换取回报。

拍摄结束后,我和朋友前往蔡甸的市场。市场里的莲藕摊位生意火爆,市民们纷纷购买莲藕,准备回家煮汤或炒菜。蔡甸莲藕以其粉糯的口感和独特的风味受到欢迎,这一切仿佛回到了我们曾经所见的挖藕师傅们身边。他们辛勤的劳动,最终汇聚在了这一份份珍贵的美味之中。

 

我把当时拍摄的影像整理成视频,投稿给了电视媒体。很快,视频被播出,许多人开始关注到这些看似简单的莲藕背后,所蕴含的辛勤与不易。莲藕从土里到餐桌,经历了多少艰辛,又有多少无名的劳动者在为我们的生活默默奉献。

每一根莲藕的背后,都是一个个农民的故事。每一根莲藕,都凝聚着他们不辞辛劳的付出。而我们,作为消费者,是否曾在品尝这些美味时,想过它们背后的付出?这段拍摄经历让我深刻反思: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多少人仍然在默默承受生活的重担,坚守自己的岗位,才换得了我们餐桌上的一顿美好。

蔡甸的莲藕,成了我心中一个永不褪色的符号,它象征着坚守、勤劳和无声的奉献。每一根藕背后,都是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每当我再次品尝到那一碗香喷喷的莲藕汤时,都会想起那些在寒冷的泥水中坚守的农民工。那一份份莲藕,背后有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辛劳与坚韧。

在武汉这片土地上,许多人正像那些挖藕的师傅一样,默默地为我们的生活奉献着自己的力量。我们吃着他们的劳动成果,享受着这座城市的温暖和美好,而他们的坚守和努力,才成就了这座城市的繁荣与生机。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