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日,“非遗过大年 长沙最韵味”长沙非遗走进香港的推广交流活动,在香港中环街市如期举办。此次活动用独特的方式,将长沙这座千年古城的非遗文化与香港的传统技艺相结合
近日,“非遗过大年 长沙最韵味”长沙非遗走进香港的推广交流活动,在香港中环街市如期举办。此次活动用独特的方式,将长沙这座千年古城的非遗文化与香港的传统技艺相结合,推动了湘港两地文化的深度对话。通过展演、交流、互动等环节,长沙的非遗文化以全新的面貌与香港的民众展开了一场文化盛宴,给两地游客带来了一次独特的文化体验。
湘港双城文旅共振:开启文化新篇章
2024年春节期间,长沙的文旅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根据统计数据,长沙入境游客量同比增长了118.89%,其中来自港澳的游客达到17.95万人次。春节黄金周期间,香港赴长沙游客的增长幅度更是突破了131.47%,使长沙成为港人消费游的热门目的地之一。长沙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易鹰在活动现场谈到,随着两地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湘港文旅的共振效应正在迅速扩大,推动了两座城市的跨区域文化合作和互动交流。
此次非遗活动的亮点之一是发布了四条“长沙特色非遗主题旅游线”。这些旅游线路以长沙的非遗精粹为纽带,串联起了古老的文化遗产和现代的旅游需求。通过这样的文化线路,不仅让游客在游览长沙的历史遗迹时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还让这些非遗工艺与现代生活深度融合,成为游客亲身体验的文化财富。
非遗展示与互动: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活动现场的非遗展示环节,无疑是最吸引观众的亮点之一。湘剧演员周帆在舞台上演绎了一段《贵妃醉酒》,随后下台与观众互动,合影留念,这种形式打破了传统表演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感,使文化交流更加亲切和生动。活动现场的非遗工坊也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参与。湘绣大师现场展示了精湛的刺绣技艺,展现了岳麓山爱晚亭的飞檐翘角,细腻的绣工与设计展现了长沙传统工艺的魅力。
长沙铜官窑陶瓷的精美作品和榫卯小木作结构技艺也成为游客热衷体验的项目。榫卯结构的手机支架等文创产品成为香港青少年争相挑战的“魔方”,让传统技艺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通过这样的展示和互动,非遗不再仅仅是一个冷冰冰的历史符号,它变得生动、亲切,并融入到游客的日常生活中。
“沉浸式展演+场景化体验”模式的创新,不仅增强了展品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性,还让传统文化从展馆走向了生活现场。每一个展位都成为了微型剧场,每一件作品都化身为可以触摸和体验的文化载体,给观众带来了一次全新的文化体验。
文化对话:茶艺与跨文化的心灵碰撞
文化的对话不仅仅体现在工艺的展示上,更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次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长沙绿茶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在现场为游客演示了制茶的全过程,茶香四溢,犹如带领人们穿越时光,走进千年的“茶马古道”。与此香港的“丝袜拉茶”技艺也成为了此次活动的一大亮点。奶茶的制作过程通过拉茶的技巧展示,完美地融合了锡兰红茶与香港特有的奶茶风味,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与品尝。这两杯截然不同的茶,不仅展现了中西合璧的文化魅力,也让湘港文化的交流和互鉴达到了新的高度。
活动现场,文化和旅游部亚洲旅游交流中心主任张栋指出:“长沙的文旅发展启示我们,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让传统文化在当代语境中自然而然地生长。”通过非遗的展示与传播,长沙不仅展示了自己的传统工艺,还通过跨文化的对话,增强了其在国际文旅市场的竞争力。这种深度融合的非遗模式,不仅为文化交流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全球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
非遗峰会:多元交流与创新传承
除了丰富的展览与表演活动,本次非遗交流活动还特别举办了一场非遗峰会,邀请了长沙与香港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同探讨非遗的传承与创新。在香港百年风云的鸭灵号红帆船上,来自两地的非遗传承人围绕各自的经验和成果展开了深入的对话。长沙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分享了“非遗进校园”和工坊教学的经验,而香港的非遗传承人则介绍了其工坊场景化教学模式。两地传承人的交流为非遗的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特别是在如何将非遗教育融入现代社会中,为年轻一代传承和创新非遗技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从这场跨越地域和文化的非遗交流活动中可以看到,湘港文化的深度融合不仅仅是在艺术和技艺上的碰撞,更是两地在全球化语境下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共同认同。这种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必将成为非遗文化传播与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长沙非遗文化的国际化之路,正通过这种深入的文化交流与创新,为全球文旅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和可能。
上一篇:厦深高铁提速背后的意义与影响
下一篇:倒淌河的神话与自然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