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熊导航 >   正文

家长必知:孩子脑瘤早期的8个警示信号

导读:初夏的一天,6岁的小妍在幼儿园的操场上,像往常一样和小伙伴们嬉笑打闹。可在家人眼中,她渐渐显得有些与众不同。过去几个月,小妍总是抱怨头痛,时常捂住后脑勺。起初,

初夏的一天,6岁的小妍在幼儿园的操场上,像往常一样和小伙伴们嬉笑打闹。可在家人眼中,她渐渐显得有些与众不同。过去几个月,小妍总是抱怨头痛,时常捂住后脑勺。起初,家人以为她只是找借口逃避作业,然而很快,他们注意到,孩子的症状越来越严重——她走路时频频摔倒,身体动作变得迟缓。最让家人担心的是,小妍夜里常因头晕和视力模糊而惊醒,哭泣不止。

尽管家人心生疑虑,但他们并未过于担心,直到有一天早晨,小妍突然呕吐,并且持续了半个小时,面色苍白,身体无力。家人决定立即送她去医院,经过核磁共振检查,医生震惊地告知:小妍的脑部发现了肿瘤,确诊为脑瘤。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令整个家庭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尽管医生尽力救治,短短一年后,小妍最终未能战胜病魔。

小妍的故事并非个案,事实上,脑瘤已经成为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很多家长可能会问,脑瘤这种病症,难道只发生在成年人身上吗?孩子为什么也会得脑瘤?根据《中国儿童脑瘤登记年鉴》的数据,脑瘤是仅次于白血病的儿童最常见实体肿瘤。更令人担忧的是,脑瘤的早期症状极其隐匿,且易被忽视,很多孩子直到晚期才被确诊。其实,脑瘤的早期信号常常藏匿在一些看似普通的小症状中。作为家长,了解这些信号至关重要。

 

脑瘤早期漏诊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专家指出,脑瘤的症状在儿童身上常常与感冒、贫血、眼部问题等常见病症混淆。尤其是脑肿瘤所带来的颅内压升高,表现出来的症状通常非常模糊。很多孩子会出现反复头痛、呕吐、运动协调问题等,但家长容易将其误认为是普通的成长烦恼或者是视力不佳。正因为如此,脑瘤的早期漏诊问题尤为严重。专家提醒,只有通过及时的影像学检查,才能发现潜在的脑瘤,避免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根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的研究数据,约74%的儿童脑瘤患者在首次就医时,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晚期症状,例如颅内高压和肢体运动障碍等。也就是说,脑瘤的早期信号往往容易被忽视,家长的警觉性尤为关键。及时识别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儿童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

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识别孩子是否可能患有脑瘤,专家总结出了8个关键症状。如果孩子出现以下症状中的两项或更多,家长应引起足够重视,并尽早带孩子就医:

反复头痛:特别是早晨起床时头痛加剧,或夜间因头痛而惊醒;

 

不明原因呕吐:频繁的呕吐,尤其是早晨起床后,呕吐后头痛未见缓解;

视力问题:孩子出现视力模糊、重影或看东西时感到不清晰,分辨远近物体困难;

动作不协调:例如走路频繁摔倒、拿东西时手抖,孩子的平衡感明显变差;

智力或行为变化:孩子出现性格变化,变得孤僻、内向,学习能力下降,反应迟钝;

 

癫痫发作或抽搐:孩子突然出现抽搐、意识丧失等症状,尤其是从未有过癫痫病史时;

肢体无力或偏瘫:孩子的一侧肢体出现无力或麻木,拿东西时无法稳住,甚至出现偏瘫现象;

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和精神萎靡:孩子体重迅速下降,且表现出疲倦、精神不振,缺乏活力。

 

这些症状虽然在其他疾病中也可能出现,但当它们持续出现,并逐渐加重时,就要引起警惕。尤其是出现了视力障碍、癫痫、肢体协调问题、行为异常等多个症状时,家长更应该尽早带孩子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如头部MRICT扫描。

事实上,脑瘤并非无法治愈的疾病。根据《中华肿瘤杂志》2023年发布的统计数据,90%以上的儿童脑瘤患者,在早期确诊并进行规范治疗后,能够获得良好的预后,五年生存率可达到70%以上。相反,晚期发现的儿童脑瘤患者,五年生存率仅为30%左右。早期诊断和治疗对孩子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家长们该如何将风险降到最低呢?要树立早发现的健康观念。当孩子出现上述症状时,家长不要掉以轻心,不要认为孩子会自然好转。应该尽早选择三甲医院,进行专业的神经科检查,最好做头部MRICT等影像学检查,以便及早发现潜在问题。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还应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家长应每晚询问孩子是否有头痛、视力模糊或肢体不协调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记录。对于反复呕吐和习惯性摔倒的现象,不论持续时间长短,都应及时引起重视。如果家庭中有脑瘤或其他癌症的遗传史,家长应定期带孩子进行筛查。

在饮食和作息方面,家长应避免孩子熬夜,减少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要确保孩子的饮食营养均衡,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确保动物蛋白的充足,避免偏食。

孩子的脑部健康关乎他们的早期的发现和干预至关重要。家长只有提高警觉,及时识别脑瘤的早期症状,才能为孩子争取到最佳的治疗时机。通过科学就医和健康管理,我们可以大大降低脑瘤的风险,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未来。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