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自2025年9月1日起,《电动自行车新国标GB17761-2024》的正式实施,意味着国内电动车市场将迎来一场大规模的改革。被称为“最严国标”的新规,对电动车的
自2025年9月1日起,《电动自行车新国标GB17761-2024》的正式实施,意味着国内电动车市场将迎来一场大规模的改革。被称为“最严国标”的新规,对电动车的各项安全性、性能标准进行了严格的修订。根据这一新标准,未来将有三类电动车永久消失,再也无法购买到它们。随着这些车型的退出,未来电动车市场将会如何变化?消费者又该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深入分析。
新规的发布标志着电动车行业的全面升级
电动车行业的飞速发展,促使人们对电动交通工具的安全性、环保性以及使用便利性的需求不断上升。新国标的发布正是对这种需求的回应。此次修订的重点,集中在电动车的安全性与实用性上,尤其是对电池、车身材料、以及电动车的性能参数做出了更为严格的规定。
此次新规的变化最显著的之一,就是取消了电动车必须配备脚蹬的要求。以往,脚蹬是所有电动自行车的标配,但由于车主鲜有使用脚蹬,且在某些情况下,脚蹬甚至可能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例如推车时划伤脚踝,骑行时挂住衣物),取消这一配置,不仅优化了电动车的设计,也避免了潜在的安全隐患。
新的标准还包括电池容量、车身重量和智能化功能等方面的提升,比如增加了GPS定位和北斗导航功能,使车主能够随时查看车辆的位置,进一步提高了电动车的智能化和安全性。
速度超过25km/h的电动车将彻底退出市场
在过去,部分电动自行车的设计时速超过了25km/h,甚至接近传统摩托车的速度,这使得某些电动车的行驶体验更加刺激。超速行驶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对于城市道路和人行道的行驶安全。为此,新国标明确规定,电动自行车的最高时速不得超过25km/h。
为了确保这一规定能够得到有效执行,新规还出台了“四重防篡改技术”,使得电动车的电机、控制器和限速器之间形成严密的协同工作机制。这一技术的引入,彻底杜绝了电动车因改装而超速的可能,确保了电动车的行驶安全。超过25km/h时速的电动车将不再生产和销售,消费者也将无法再购买到这些高性能车型。
电摩外观的电动自行车将退出历史舞台
随着电动车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部分厂商开始推出外观酷似摩托车的电动自行车。这些电动车因其独特的外观设计,受到不少消费者的喜爱。根据新国标的要求,电动车的车身设计将受到更多的限制,尤其是塑料件的使用量。新规规定,塑料件不得超过整车重量的5.5%,这意味着那些具有摩托车外观的电动自行车将无法生产。
这一变动将直接导致“电摩”外观的电动自行车退出市场。消费者所能选择的电动自行车将更多偏向简约、实用的设计,或许某些高端车型仍会采用更为精致的外观设计,但这些设计所用的材料将不再是塑料,而是更为昂贵的合金或其他材质,这也可能导致电动车的价格有所上涨。
不带脚蹬的电动自行车将成为主流
对于电动车的脚蹬子,许多车主并没有实际使用过。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只有不到1%的车主在日常骑行中使用过脚蹬,而大多数车主觉得脚蹬不仅碍事,而且容易在推车时造成伤害。过去,电动车的脚蹬被规定为强制配置,但随着用户体验的反馈和安全隐患的逐步暴露,新国标决定取消这一配置。
这一改变意味着,未来的电动自行车将更加简洁,车主也不再需要忍受不必要的设计。取消脚蹬不仅节省了制造成本,还可以优化电池仓的布局,提高电动车的整体实用性和舒适度。无论是城市通勤还是日常出行,车主将能够享受到更加便捷的骑行体验。
购买新国标电动车时需要注意的几点
随着新国标的实施,消费者在购买电动车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确保车型具备3C认证
新国标要求所有电动自行车都必须通过国家强制性认证,并且在车身显眼位置贴有3C认证标志。消费者可以通过扫码验证认证的真伪,以确保购买到合格的产品。
及时上牌
根据新规,购买电动车后,车主必须及时到车管所进行上牌,并安装正式号牌后方可上路行驶。骑行时必须佩戴安全头盔,以确保行驶安全。
溢价或许会有所增加
新国标的实施,提升了电动自行车的配置标准。无论是电池、车身材料,还是安全装置,都将变得更加高端和智能化。这也意味着,电动车的价格可能会上涨,预计溢价在200~500元之间,但这笔费用相较于提升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是非常值得的。
总结
2025年9月1日起,《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的正式实施,意味着三类电动车将永久消失。虽然这些车型的退出可能会让一部分消费者感到遗憾,但新规带来的安全性提升和实用性增强无疑将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好处。对于想要购买电动车的消费者来说,了解新规并及时调整购买策略,选择符合新国标的优质车型,将能够为自己带来更安全、更便捷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