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5年6月1日,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再度迎来一波交付数据热潮。多家上市企业纷纷公布2025年5月最新销售与交付数据,其中比亚迪以超38万辆的销量再度刷新记录,
2025年6月1日,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再度迎来一波交付数据热潮。多家上市企业纷纷公布2025年5月最新销售与交付数据,其中比亚迪以超38万辆的销量再度刷新记录,同比增长超过15%。紧随其后的还有新晋玩家小米,其新能源汽车当月交付量超过2.8万辆,显示出强劲的市场渗透能力。蔚来、零跑、小鹏、理想等企业也相继公布了令人瞩目的交付数据,全行业在持续的竞争与技术演进中稳步前行。
比亚迪以稳健的市场表现领跑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2025年5月,该公司总销量达到382420辆,同比增长约15.27%。其中,乘用车销量为376911辆,同比增长14.05%;商用车销量为5546辆,同比增长超过500%。不仅如此,比亚迪在海外市场的表现也可圈可点,5月新能源汽车出口达89047辆,显示出其全球化战略逐渐开花结果。其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装机量亦同步攀升,单月装机总量达28.476GWh,累计已突破107GWh,为其在新能源全产业链布局提供坚实基础。比亚迪的发展不仅是销量的胜利,更是技术创新和全球战略执行力的胜利,彰显出中国新能源车企的全球竞争力。
另一家引发广泛关注的企业是小米。作为智能科技公司转型制造新能源汽车的新生力量,小米的首款车型自推出以来便收获大量市场关注。2025年5月,小米交付量突破28000辆,稳步跻身新能源汽车主力军行列。据悉,小米正在为下一代车型YU7的量产做最后准备。以手机行业积累的智能化能力和生态链资源为后盾,小米汽车主打智能座舱与智驾体验,在产品配置、用户体验与品牌号召力方面不断优化,正在逐渐构建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消费者对于小米的认知已逐渐由“手机品牌”向“智能出行品牌”转变,这一转变的背后,是智能化和场景化对未来出行方式深刻影响的真实写照。
零跑汽车在5月的市场表现堪称“黑马”。据公布数据,其单月交付量达到45067辆,同比飙升超过148%。这一成绩背后是其精准的市场定位与强大的技术布局。2026款零跑C10于5月中旬上市,其将高端配置如800V高压平台与激光雷达技术普及到14万元价位区间,打破行业高配高价的传统思路,实现“科技平权”。与此C11和C16的增程版车型亦推出端午节限时优惠活动,进一步刺激市场需求。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强调,公司始终坚持全域自研的技术路径,不仅降低成本,更保障产品品质的自主可控性。从“造得好”到“卖得好”,零跑的崛起显然并非偶然。
理想汽车方面,5月交付量为40856辆,同比增长16.7%,累计交付量已突破130万辆。随着理想MEGA、纯电SUV、增程SUV等多条产品线陆续开启交付,理想汽车正逐步实现3000亿元年营收规模的目标。董事长李想透露,公司将在实现稳定规模化基础上,推出更加贴近市场需求的MPV及轿车产品,并将业务扩展至亚洲与欧洲市场。可以看出,理想汽车不仅在国内市场稳扎稳打,也在加快其国际化布局步伐,体现出其对全球市场格局的前瞻判断。
小鹏汽车亦在2025年5月迎来高光时刻,其交付量达33525辆,同比增长高达230.43%,连续七个月交付量保持在3万辆以上。尤其引人关注的是5月28日上市的新车型MONA M03 Max,这款起售价为12.98万元的新车,在上市1小时内便获得超过12566辆的大定订单,成为公司增长的新引擎。董事长何小鹏强调,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应围绕价格,而应聚焦科技与智能化。在他看来,中国汽车业的未来在于“卷科技”而非“卷价格”,而具身智能的发展将深刻改变汽车的产品形态与用户体验。
蔚来汽车方面,2025年5月交付新车23231辆,同比增长13.08%。其中,蔚来品牌贡献13270辆,乐道品牌交付6281辆,而萤火虫品牌则在首个完整交付月内交付3680辆。“蔚乐萤”三品牌首次共同亮相第三届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成为蔚来构建多元产品矩阵与市场定位策略的重要信号。董事长李斌在大会上表示,蔚来未来将持续在技术和服务两大维度发力,坚持不参与价格战,而是通过更高质量的产品与用户服务赢得市场。这也表明,蔚来已从“单一高端品牌”向“多品牌覆盖多层市场”战略稳步转型,寻找更广阔的增长空间。
在市场热度持续攀升的华为鸿蒙智行也交出亮眼答卷。2025年5月,鸿蒙智行单月销量达44454辆,创下历史新高。其中,问界M9、M8、新M7、新M5 Ultra等车型均有不俗表现,智界R7单月交付5124辆,而刚上市的尊界S800仅24小时内便收到1600辆大定订单,且七成以上来自顶配版本。华为的快速上量体现了其品牌号召力、技术整合能力以及精准的市场洞察力,也进一步验证了其跨界造车战略的可行性和影响力。
随着各大车企销售捷报频传,行业背后的竞争逻辑也在发生微妙变化。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期发布《倡议》,呼吁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反对无序“价格战”,并指出“内卷式”价格竞争正影响行业可持续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随后表态,支持《倡议》,并将加大对“价格战”现象的监管力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加强产品一致性抽查及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确保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这一政策导向意味着未来车企在追求规模与销量的必须更加重视质量提升与科技创新,避免陷入低价恶性竞争的循环泥潭。
综合来看,2025年5月的交付数据反映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扩张的基本面未变。在技术驱动与政策引导下,各大企业在市场博弈中不断调整战略、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服务体验。比亚迪、小米、零跑、理想、小鹏、蔚来与华为等主力企业交出的亮眼成绩单,不仅展示了它们各自在产品与技术路径上的优势,也代表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渐走向成熟的集体表现。而随着行业监管机制的日益完善,未来的竞争将从价格走向技术与品牌的较量,从单一市场走向全球市场的广阔天地。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步入一个更加规范、高质量和全球化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