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刚看到这款被网友称作“黑武士”的新车时,第一反应就是“卡宴?”那种熟悉的德系神韵扑面而来,尤其是那张正脸——六边形进气格栅、犀利的分体式灯组,再加上两侧颇为夸张
刚看到这款被网友称作“黑武士”的新车时,第一反应就是“卡宴?”那种熟悉的德系神韵扑面而来,尤其是那张正脸——六边形进气格栅、犀利的分体式灯组,再加上两侧颇为夸张的导风口设计,视觉冲击力十足。可仔细一瞧,这“黑武士”其实另有风味。蜂窝状中网增强了整体识别度,车头线条比保时捷更硬朗,战斗气质直接拉满。大量熏黑处理的细节也绝不是徒有其表,轮眉、后视镜、车窗饰条乃至车顶行李架都统一黑化,浑身上下透着一股浓郁的机械风。难怪车迷们愿意给它起这个酷名,它确实长得够狠。
车身侧面延续了整车力量感的表达。车顶线条平直,搭配宽体轮眉与动感十足的多幅轮毂,看起来不仅紧凑而且张力十足。车长和轴距配合得相当合理,2780mm的轴距在这个价位区间堪称优等生,实际乘坐体验也的确对得起数字。后排腿部空间表现相当可观,即便是身高超过180cm的乘客,也不会感到局促。车门开启角度足够大,上下车毫无障碍。整体而言,黑武士的车身比例做到了视觉与功能的良好平衡,这一点在众多国产SUV中并不常见。
再绕到车尾,这款SUV倒是交出了自己的答卷。贯穿式尾灯如今早已泛滥,但黑武士通过立体光带与扰流板的协作,打造出远比同级竞品更有层次感的尾部造型。配合下方大尺寸双边排气造型,不禁让人怀疑它是否真有性能车的心脏。事实上,即便只是摆设,也足够满足当代年轻消费者对于“看上去很快”的诉求。而这些精致细节在不少合资车型上都不易见到,由此也可看出奇瑞这一次确实动了不少脑筋。
打开车门进入车内,一块12.3英寸的悬浮式中控屏立刻映入眼帘,屏幕清晰、触控顺滑,系统响应及时,在这个价位内实属难得。更难得的是,奇瑞保留了物理空调按钮。如今动辄全触控的设计虽然炫技感十足,但对实用性和盲操作的牺牲却往往被忽略。奇瑞这次似乎听到了用户的呼声,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用心了不少。中控台采用软性材质包裹,主副驾区域质感尚可,不过后排和门板区域仍使用较多硬塑,略显节俭。考虑到整车售价控制在10万元以内,这种取舍倒也可以理解。
内饰设计整体趋向运动风,尤其那个D型方向盘,配合红色缝线与金属质感的换挡拨片,乍一看颇有几分“赛道情怀”。握感饱满,手感确实不错。只是,如果你指望它在动态驾驶中也能像外形一样充满激情,可能会有些小失望。鲲鹏1.6TGDI发动机的确是奇瑞的主打产品之一,197匹马力和290牛米的账面数据不俗,实际加速成绩8.3秒,放在同级别算中等偏上。这套动力总成更多是为了兼顾日常驾驶与燃油经济性,在激烈驾驶中并不会带来令人热血沸腾的推背感。起步轻巧,中段输出平稳,高速再加速稍显乏力,且高转区间发动机噪音偏大,这都是现阶段鲲鹏系统尚未完全成熟的体现。
不过,不得不夸的是油耗表现。实测百公里油耗约7.6L,对于一款搭载1.6T引擎的中型SUV来说,这个成绩值得点赞。尤其在当下油价高企的背景下,能跑得远又不烧油,可能比所谓“性能爆发”更讨巧。再来看底盘调校,黑武士的取向很明确——舒适优先。悬架对路面震动过滤得相当干净,过减速带时不会有明显弹跳感,家庭用户会觉得很贴心。但相应地,在快速过弯或并线变道时,侧倾控制和转向反馈稍显保守。你也就别再拿它和那些主打操控的合资SUV比了,毕竟它的定位就是日常通勤、周末郊游的好伙伴。
智能配置方面倒是个亮点。支持L2级自动驾驶辅助的功能在10万元价位几乎是罕见的存在。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主动刹车统统配齐,实测下来,在高速公路这种工况下确实可以减少不少驾驶负担。不过在城区复杂路况中,它的识别和反应还不够灵敏,需要人为介入。但就目前的技术水平来说,这样的表现已可称为“物有所值”。车机系统支持OTA升级,语音助手识别率也很不错。更重要的是,它的手机互联做得特别顺,无论你用的是安卓还是苹果设备,连接后都能无缝操作,这点比不少传统自主品牌都要出色不少。
黑武士也并非毫无短板。比如内饰做工还需打磨,尤其在后排和储物空间的细节处理上;再比如鲲鹏动力虽名声在外,但在极限性能输出方面仍有进步空间;品牌本身的溢价能力仍然有限,导致很多消费者在终端选择时仍可能偏向合资对手。但这些问题放在售价9.99万元的背景下,实在也不算致命。对于一辆起售价不过10万元的国产SUV来说,黑武士所呈现的整体表现,已经足够令人侧目。
更重要的是,奇瑞这一次确实给我们展示了国产车正在走出模仿、开始尝试塑造自身风格的新姿态。虽然它依然不可避免地带有“卡宴影子”,但无论在外观、配置还是空间利用上,它都尽力在打造属于自己的产品思维。这种向上突破的努力,比任何一次营销噱头都更具意义。
从曾经的“粗糙拼装”到如今的“黑武士”,奇瑞不仅在技术层面迈出了不小的一步,也在产品理念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如果说十年前的奇瑞还在追赶别人的脚步,那么今天的它,已然开始在某些维度上走出自己的节奏。或许再过几年,我们就能看到一款不再像谁的中国车,而是别人想要去模仿的中国车。这一天,也许并不遥远。